还记得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吗?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但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于是,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龙家营卧轨自杀。
有人说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说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海子到底是为何自杀?而又为何选择卧轨自杀?这篇来自《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解读了关于卧轨自杀的决定性因素。
这项研究由德国环境与健康中心的Karoline Lukaschek博士开展,研究纳入1997-2006年德国6所精神病院的住院患者。数据取自101例铁路自杀事件,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和诊断相匹配的101名出院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自杀意念、治疗师的改变、消极的或不变的治疗过程、多重用药治疗和失业都是自杀的预测因子。然而,躁动和冲动都不是住院患者自杀的预测因子。
目前为止,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自杀预防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挑战。这项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治疗师的改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发现应该应用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