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疼痛性红斑水肿 如何诊断?

近期 JAMA Dermatology 杂志上刊登一则耳廓疼痛性红斑水肿,最终诊断为冷凝集素病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男性,70 余岁,因耳廓红斑伴烧灼痛就诊。耳廓皮损 6 月余,傍晚时分及坐船暴露于潮湿寒冷环境时症状加重。曾用冰块缓解灼烧感,但事后疼痛加重,系统性服用糖皮质激素亦有缓解情况。体格检查示耳廓外侧丘疹伴轻微紫癜和表面出血(图 A 所示)。

生化检查示血中冷凝集素滴度为 1:160,组织活检镜下观察到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图 B 所示),但管壁周围无明显炎症反应。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血栓中查出 IgM(图 C 所示)。

诊断:冷凝集素病(Cold agglutinin disease)

病例学习

冷凝集素病系一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处于低温环境时,末梢皮肤毛细血管内血栓沉淀物形成,出现溶血和红细胞凝聚,常累及耳廓及其他肢体远端部位。

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而后者常由感染(如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 型流感病毒、肝炎病毒、HIV 病毒等)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所致,受感染的个体出现贫血和雷诺综合征。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复发性多软骨炎、肉芽肿痛伴多血管炎及冻疮。累及耳廓时红斑水肿常局限于软骨,仅处于低温环境下才会加重病情。

若根据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无法确诊,皮肤组织活检是一项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镜下常可观察到嗜酸性血栓阻塞远端毛细血管,另外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在血栓中查出 IgM。

对于冷凝集素病,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远离低温环境、系统性应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利妥昔单抗以及血浆置换都有一定疗效。随着时间推移,冷凝集素病会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