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杯具”?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其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然而,由于环境中铅的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体中均存在一定量的铅,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对健康引起损害。

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方面的特点,对铅毒性特别敏感。铅暴露与儿童智商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但是少有研究表明血铅浓度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美国宾尼法尼亚大学Jianghong Liu教授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血铅浓度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风险正相关,研究成果于2014年6月3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上。

该研究是一项以中国江苏省金坛市的4所幼儿园的1341名3-5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为,评估平均血铅浓度小于10 µg/dL的中国学龄前儿童社区样本中, 血铅浓度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测量3-5岁试验儿童的血铅浓度,当试验儿童6岁时,使用儿童行为调查表和照料者-教师报表评估试验儿童的行为问题。

结果显示:平均血铅浓度(SD)为6.4 (2.6) µg/dL,第75和第90百分位数对应的血铅浓度分别为7.5 和 9.4 µg/dL。一般线性模型显示,血铅浓度和增加的教师报告行为问题分数间有重要的联系。

校正变量后,每1-µg/dL血铅浓度的增加会使情绪反应,焦虑问题,广泛发育问题的教师报告行为得分分别增加0.322 (95% CI, 0.058 to 0.587),0.253 (95% CI, 0.016 to 0.500)和0.303 (95% CI, 0.046 to 0.560)。曲面模型显示,教师报告行为得分与血铅浓度呈正相关,尤其是在年龄较大的女孩中。

研究证明,即使平均血铅浓度在6.4 µg/dL,血铅浓度仍与中国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包括内在和广泛性的发育问题。这种相关性显示,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体现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普通儿科门诊,持续监测血铅浓度,评估儿童的心理行为,可能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