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中国自杀率大幅下降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自杀率居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居住在农村的青年女性,那时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现象,不过根据调查得知,近年来,中国的自杀率已大幅下降,由1995 至1999 年的23.2 例/10万人至2009-2011 年间的9.8例/10万人,降幅达到58%,达到世界最低行列!

报告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繁荣的结果,但是作为此项研究的香港研究人员提醒我们,这些因素产生的积极影响似乎达到瓶颈,可能会有所回弹,就如英美国家等发达国家,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若面临金融危机或国内较高的失业率等事件后,随后都会掀起一段自杀的小高潮。

此外,他们还在文章中提醒到,虽然自杀率的总体的下降,可能会掩盖了一种潜在的危险趋势,尤其是在一些老年人群中,中国目前处于一个迅速老龄化的阶段,老年人的自杀率在总体上岁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年来却又开始上升,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WHO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自杀率为14.5/10万左右,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 的人数约为200万,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我国是自杀高发国家,自杀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大城市,老年人高于年轻人的特点。据原卫生部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自杀率为6.86/10万。其中,农村自杀率10.01/10万,中小城市是8.37/10万,大城市的自杀率是6.41/10万。

中国的总体自杀率在2000年代大幅下降。从1995年到1999年,全国平均自杀率估计为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3.2人自杀,但是到2011年,全国平均自杀率已经下降到每年每10万人中有9.8人自杀。

香港大学自杀研究和预防中心主任,Paul SF Yip说,自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宏观层面的改变,例如城市化,就业机会增加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Yip说,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转变,以及医疗保健的改善对总体自杀率的下降也有积极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我们还要做好自杀的预防工作,现在公众对心理健康和自杀已经毫不避讳了,当我们在中国于1996年的发表了一篇关于自杀的论文时,我们必须通过非官方渠道取得数据,然而现在这些数据却早已属于公众领域了。”

在中国历史上,自杀率的一个不寻常的特点是,女性的自杀率高于男性。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逆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轻的农村妇女已经成为自杀率的下降最主要的人群,在农村地区,35岁以下妇女的自杀率从1995年到1999年每10万人中有37.8人自杀,到2001年下降到每10万人中有3.05人自杀。

再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的过程中,特别是很多年轻女性,她们已经能够改善她们的生活,摆脱农村贫困和家庭虐待,与此同时,以往农村妇女常使用农药自杀的方式,现在已经存在很大的限制了。

然而,年轻男性的自杀率却没有下降,城市和农村中的老年人的自杀率反而正在上升。从2009年到2011年,44%的自杀事件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并且79%是农村居民。

Yip说:“改善生活条件通常意味着降低自杀率,但是在过去10年里,自杀率的降低可能不会持续,我担心的是,中国会像香港,韩国和台湾一样,走相同的路,这些国家的自杀率都非常高,尤其是在老年人当中。”

年轻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农村医疗条件贫乏,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孤独与寂寞感,这些不利因素将升高农村老年人的自杀风险,此外,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仍在继续,这一人群比例逐渐增大,形势势必将会更加严峻。

Yip 补充道,作为城市化的后果—Durkheim的社会孤立理论,最后,即使在中国重视孝道和亲情的国度也可能发生,除非中国政府较少的关注经济的全面增长,并且通过增加人们的满足感,安稳感和安全感,更多的关注社区福利,否则自杀率可能会再次上升,尤其是在农村老年人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