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吸脂术是目前国内外都比较先进的吸脂技术,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少,射频吸脂是通过电极发射高频电波产生高热达到消融治疗部位脂肪的目的。与其他吸脂术不同,射频吸脂在消除脂肪的同时能达到收紧皮肤的目的,治疗部位皮肤紧致效果可维持2-6个月。
射频吸脂的工作原理为:射频治疗仪的内外两个电极共同发射高频电波(300-500KHZ),分别作用于皮下脂肪层和真皮层,其中,到达皮下脂肪层的内电极以每秒30万到50万次的速度发射电波,因而带动皮下脂肪的导电分子跟随电波旋转变化,相互摩擦而产生高热,此高热使脂肪细胞裂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从而使脂肪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而裂解的脂肪细胞则由负压系统吸出后排出体外,达到减少腹部脂肪、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作用于真皮层的外电极也会产生高热,造成真皮层胶原细胞轻微创伤并激发人体皮肤的自我修护机能,此自我修护机能的起动会使皮下的胶原蛋白大量增生,从而使吸脂部位皮肤紧绷有弹性。
优点
缺点
副作用
腹部脂肪增多或沉积,影响体型曲线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腹部射频吸脂术。
有如下情况的求美者不宜行腹部射频吸脂术:
1. 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
2. 长期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皮质类激素等药物者;
3. 腹部皮肤有感染灶者;
4. 有心理障碍、期望值过高以及对自身形体要求过于苛刻者;
5. 病态性肥胖者在原发病治愈或控制后方可视情况和医生讨论可否手术。
良好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一半,射频吸脂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相对较少,因此在腹部射频吸脂术前,求美者一定要注意这两大问题:
①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求美者术前一定先咨询相关医生。
② 术前2周不服用抗凝血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吸烟者需戒烟
③ 女性受术者应避开经期手术,且术前应禁用避孕药。
④ 术前告知医师有无疝气、腹部手术史、肠粘连及腹部吸脂史。
治疗方法:
射频吸脂是利用内外两个电极共同发射300-500KHZ的高频电波,分别作用于皮下脂肪层和真皮层,在消除脂肪的同时达到收紧皮肤的目的,
治疗过程:
1) 在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局部肿胀麻醉。
2) 在拟吸脂部位作约3mm的切口,根据皮肤/脂肪捏持试验决定射频内电极置入深度,以使脂肪和血管凝固,这种绝缘的内部电极探针通过一个小的传导尖端发射射频电流。
3) 在真皮下表面置入内电极后,将外电极接触皮肤表面。与内电极相比,外电极有大的接触区,产生的功率密度较内电极低。两电极之间的射频功率一直到50W 。
4) 调整电极大小和功率到使两电极之间的脂肪组织液化而不使皮肤坏死,治疗期间,机器的参数调整一般为使系统达到40℃并在治疗区维持1—2分钟。
5) 射频治疗后,凝固的脂肪组织通过标准的金属小管抽吸操作吸出体外。
6) 转换治疗部位重复操作,治疗结束后缝合伤口,加压包扎吸脂部位。
射频吸脂是通过电极发射高频电波产生高热达到消融治疗部位脂肪的目的。与其他吸脂术不同,射频吸脂在消除脂肪的同时能达到收紧皮肤的目的,治疗部位皮肤紧致效果可维持2-6个月。
射频吸脂术在国内外应用相对较少,因而很多副作用仍需长期临床观察,但腹部射频吸脂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
1) 常见并发症
① 疼痛:射频吸脂过程中受术者治疗部位会有轻微疼痛,但多能忍受。
② 血清肿:在皮下较大的腔隙内充满了不凝的血清样液体,可能会形成慢性血清肿。
③ 皮肤瘀斑:多于治疗结束后24小时内出现,1-2周可自行消失。
④ 皮肤烧伤:机器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皮肤表面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皮肤烧伤。
⑤ 其他常见并发症:如皮肤麻木或疼痛、色素沉着、皮下硬结。
2) 少见并发症
① 脂肪栓塞及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吸脂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症状为缺氧、意识模糊和皮下瘀斑三联症。
② 腹壁和内脏穿孔:术前应告知医师有无疝气、腹部手术史、肠粘连及腹部吸脂史,这些是增加穿孔几率的因素。
③ 药物的毒副反应:肿胀液中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如超出一定剂量或浓度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均可发生毒副作用。症状是出现头痛、口舌麻木、耳鸣、谵妄、躁动、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术后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
腹部射频吸脂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一般多次治疗, 每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7-8天。吸脂部位加压包扎5~7天后,更换弹性紧身衣1~3个月。腹部射频吸脂术后受术者会有一些不适感,而做好手术后护理不仅能减轻受术者自身的痛苦,还能加快伤口愈合,腹部射频吸脂术后受术者应做好如下三方面:
① 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不要挠抓、碰撞治疗区皮肤。
② 术后一周内治疗区皮肤不要暴露在阳光下,做好防晒工作。
③ 治疗期间选择高蛋白质、低糖、低脂饮食,以促进术后身体康复。
射频吸脂术在国内外应用相对较少,因而很多副作用仍需长期临床观察,但腹部射频吸脂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
1) 常见并发症
① 疼痛 射频吸脂过程中受术者治疗部位会有轻微疼痛,但多能忍受。
② 血清肿 在皮下较大的腔隙内充满了不凝的血清样液体,可能会形成慢性血清肿。小的血清肿可自行吸收,大的血清肿要就医处理,需用注射器抽吸或切开放出加压包扎。
③ 皮肤瘀斑 多于治疗结束后24小时内出现,1-2周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处理。
④ 皮肤烧伤 机器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皮肤表面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皮肤烧伤,受术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疼痛异常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⑤ 其他常见并发症 如皮肤麻木或疼痛、色素沉着、皮下硬结。多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至半年内自行消失。
2) 少见并发症
① 脂肪栓塞及脂肪栓塞综合征 是吸脂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症状为缺氧、意识模糊和皮下瘀斑三联症。
② 腹壁和内脏穿孔 术前应告知医师有无疝气、腹部手术史、肠粘连及腹部吸脂史,这些是增加穿孔几率的因素。
③ 药物的毒副反应 肿胀液中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如超出一定剂量或浓度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均可发生毒副作用。症状是出现头痛、口舌麻木、耳鸣、谵妄、躁动、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术后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
人的腹部,俗称“肚子”,位于躯干正面的下部,上界为剑突及肋弓,下界为耻骨联合、腹股沟和髂嵴。腹壁由浅入深分为6层: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肌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及腹膜壁层,与腹壁去脂塑形关系密切的主要是浅三层。
人类皮下脂肪由两种类型的脂肪构成:浅层脂肪和深层脂肪,在两者之间由浅筋膜分开。浅层脂肪为代谢脂肪组织,容易合成、储存和分解。其被包裹在由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隔内,直径0.5-1cm。依个体差异或部位的不同浅层脂肪厚约1cm,肥胖者可增至几厘米。目前认为浅层脂肪的抽吸可以使皮肤更好的回缩,并可矫正橘皮样外观。深层脂肪组织为静止性脂肪组织,容易合成但不容易分解,仅存在于某些特定部位。局部脂肪沉积具有性别差异,女性常位于骨盆周围,如下腹部、腰部、臀部等处,男性则以上腹部多见。可见不论男女,腹部都是脂肪堆积的主要部位。
腹部的美学特点:美的腹部应有优美的对比曲线,腹围应比臀围小30 cm,腹部平坦或微微隆凸,皮肤无色素沉着,无静脉曲张,无脂肪堆集及松弛下垂,肚脐大小中等,腹部柔软而有弹性。对于人体腹部,可根据侧身观的外形,是否肥胖和产生鼓突、下垂的松垮皮肉或皮肤萎缩有斑纹等,进行美学等级评定。
最佳:腹部平整,皮肤坚挺,无其他上述不良形态。
佳:腹部稍向外凸和轻微内凹,皮肤有弹性且坚挺。
次佳:腹部稍向外凸和内凹,皮肤弹性一般,不坚挺。
可:腹部内凹或外凸比较明显,皮肤稍软。
差:腹部比较鼓突和凹陷明显,皮肤松弛。女性有妊娠纹。
差:腹部鼓突明显,皮肤严重松弛下垂。女性有妊娠纹。
射频仪器:射频(RF)是一种电磁辐射能量,其能量可以电或磁的形式存在并传播。射频治疗通过无选择性加热原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