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

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则不需要断蒂。

  • 就诊科室: 整形美容科
  • 费用范围: 200-12000元
  • 住院治疗: 需要
  • 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 技术手段: 移植
  • 治疗次数: 1次
  • 拆线天数: 5-14天
  • 治疗时长: 1-3个小时
治疗效果: 长久保持
适宜人群: 损伤较深的畸形无法用皮片修复者
恢复时间: 1个月

优点

自体移植,排斥反应小。

缺点

有血液循环障碍、撕脱等风险。

副作用

1、血液循环障碍。 2、血肿 。 3、感染。 4、撕脱。
适应症

一般较深的畸形无法用皮片修复者,或损伤深达肌腱、神经、骨骼和大血管者,需用皮瓣移植修复。

1、修复有肌腱、骨、关节 、大血管、神经干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对有深部组织(肌腱、大血管、神经)缺损或外露的创面,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或合并有溃疡的瘢痕,为了加强局部软组织的厚度,或为后期进行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的修复,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

2、器官再造 如鼻、唇、眼睑、眉毛、耳、阴茎、手指的再造皆以皮瓣为基础,再配合其他支持组织(如软骨、骨、筋膜等)的移植。

3、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作衬里外亦常需要具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此外鼻梁、上腭等处的洞穿性缺损,阴道膀胱瘘或直肠瘘的修复亦须按照洞穿性缺损的治疗原则施行手术,包括衬里组织和覆盖组织两部分。

4、增强局部血运 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局部营养贫乏,伤口很难愈合,通过皮瓣输送血液,改善局部营养状态,因而这种皮瓣最好是局部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且不需作断蒂手术,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修复区的良好血供,并可望有较好的感觉恢复。

禁忌症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病、过敏史、瘢痕增生体质等患者。

术前准备

1、受术者与医生应作全面深入的术前交谈,了解手术的大小、步骤、痛苦程度、恢复的快慢、可能达到的效果;可能存在的风险;医生应了解患者面部的情况,手术的动机,对手术的期望是否符合实际等。

2、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除外可能存在的心、肺、肝、血液等内科疾病, 既往的手术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3、手术前一周停止饮酒,停用阿司匹林、维生素E及其他扩血管药物。

4、术前3天每天洗头一次;术前一夜可适当服用安眠药物,术前半小时酌情应用镇静、止痛药;根据麻醉术式,决定是否需要禁食。

治疗方式与过程

缺损的判断:首先搞清缺损处的伤情,包括部位,形状,大小,有无严重挛缩情况,周围的皮肤条件,创基条件等,并针对上述情况选择适当的供皮瓣区,如颈前及关节部位若有挛缩,瘢痕松解后的缺损区将可能增长数位,必须充分估计,此时可用健侧或健康人相同部位的大小作预测。以减少设计上的误差。

供皮瓣区与皮瓣类型的选择:选择的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点:

1、选择皮肤质地、颜色近似的部位为供皮瓣区。

2、以局部、邻近皮瓣,安全简便的方案为首选。

3、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延迟”及间接转移。

4、皮瓣设计面积大小,应比经切除疤痕松解后的实际创面还要大20%左右。

5、应尽量多选用血运丰富的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移植。

逆行设计:逆行设计或“剪裁试样”是皮瓣设计必不可少的步骤,其大致程序如下:

1、先在供皮瓣区绘出缺损区所需皮瓣大小,形态及蒂的长度。

2、用纸(或布)按上述图形剪成模拟的皮瓣。

3、再将蒂部固定于供皮瓣区,将纸型(或布型)掀起、试行转移一次,视其是否能比较松驰的将缺损区复盖,如此在病床上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可以耐受的体位,模拟比试的设计方法叫逆行设计,也叫皮瓣逆转设计法,它是防止设计脱离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手术前讨论时是不可忽视和省略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逆行设计才能检验我们所设计的皮瓣,其具体大小,位置、形状能否与缺损区吻合,病人对这种体位能否耐受。

皮瓣的形成:皮瓣形成时应注意皮瓣的血液循环,皮瓣形成后早期的营养供应主要依靠蒂部血液循环供应,以维持其活力。任意皮瓣长与宽的比例一般不宜超过2:1,在面颈部由于血液循环良好,长宽比例可略为增至2.5~3:1,超过一定的比例皮瓣远端即可出现血运障碍或坏死,设计皮瓣时还应使蒂部略宽,并循环主要血管的走行方向,以保证血液循环。近年来对皮肤的血管结构研究逐步深入,将皮肤动脉绘制成一模式图可供形成皮瓣时掌握层次的参考。皮瓣的动脉供应固然重要,但其静脉回流亦不可忽视,如果静脉回流不佳时,则皮瓣肿胀或起水泡并变为暗紫色,最后由于严重组织肿胀压迫动脉,使血流完全阻断,皮瓣坏死。

治疗效果

修复较深的畸形,或损伤深达肌腱、神经、骨骼和大血管者。

并发症

1、皮瓣损伤。

2、皮瓣失活。

3、血液循环障碍。

4、血肿 。

5、感染。

6、撕脱。

康复与护理

1、术后7天之内尽量避免手术部门沾水。

2、保证手术部位清洁,防止感染。如果伤口上有血痂或分泌物,可用无菌盐水擦拭。

3、手术后可对局部伤口加压包扎或用冰袋冷敷,但压力不宜大,以免损伤眼睛。术后一旦发生出血不止和严重血肿,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4、术后应有安静舒适的环境休养。

5、手术当日伤口会有些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轻。病人不要急于吃去痛片,因为阿斯匹林类药物会加重伤口出血。

6、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7、严格遵守医生嘱咐服药及复诊。

风险以及预防

1、皮瓣损伤。

2、皮瓣失活。

3、血液循环障碍。

4、血肿 。

5、感染。

6、撕脱。

生理以及美学

修复较深的畸形,或损伤深达肌腱、神经、骨骼和大血管者,使其表面保持相对完整。

器材和材料

常用的手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