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驻颜除皱,以补气活血、益心养脾,补肝益肾为原则,运用中医体针、耳针、电针、艾灸等方法刺激相应的腧穴,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以达到调节脏腑,调畅气血,平复阴阳,防皱去皱的美容保健目的。 针灸驻颜除皱的费用在数十元至百元不等,具体的疗程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一般需要连续治疗一段时候后,可获得一定的疗效。治疗中则根据患者的体质,来选择相应的治疗穴位。
优点
缺点
副作用
针灸驻颜除皱适用于各种早衰人群。
出血体质、血液病患者、凝血机制有问题者不能用针灸;皮肤严重过敏、恶性皮肤肿瘤患者、局部破损溃烂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针灸;妊娠期妇女,或经期妇女禁止在腹部,腰部进行针灸;狂躁不安者,全身水肿者不宜使用;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禁用针灸;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①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不要喝酒或进行剧烈运动。
② 针灸治疗时身体放松不要摇动翻身以免引起疼痛或导致弯针、滞针等情况发生。
③ 由于针灸驻颜除皱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不建议自行操作。
目前,针灸驻颜除皱的方法很多,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体针法
主穴:额纹取头维、阳白、头临泣、印堂、阿是穴。鱼尾纹取 太阳、童子髎、丝竹空、角孙、阿是穴。鼻唇纹取迎香、颧髎、四白、下关、阿是穴。颈纹取风池、翳风、天牖、扶突、阿是穴。配穴:中脘、足三里、曲池、合谷。主穴用泻法,配穴用补法,阿是穴即皱纹局部,顺皱纹方向进针,用平刺法。选用32号或美容针,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可加灸,隔日1次,20次1疗程。
2. 电针法
攒竹、阳白、丝竹空、童子髎、太阳、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用低频电针仪,轻微刺激,以刺激不出现轻微抽动为度,每次2-4穴,每次8-16分钟,两侧穴位轮换。10次1疗程。
3. 灸法
灸足三里穴。每月月初8天,用艾柱直接灸2-3壮,或艾条悬灸3-5分钟。
针灸驻颜除皱,以补气活血、益心养脾,补肝益肾为原则,运用中医体针、耳针、电针、艾灸等方法刺激相应的腧穴,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以达到调节脏腑,调畅气血,平复阴阳,防皱去皱的美容保健目的。 一般需要连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使患者暂时保持皮肤光滑,有弹性,无细纹。
皮下出血:针刺时损伤小血管,尤其是针尖弯曲带钩的针易引起。
① 针后若局部发痒应避免搔抓,以免留下瘢痕或者感染。
② 针灸治疗后不能立即进行洗浴,以免引起针口感染或外邪入侵致病。
③ 患者在自己进行艾灸时,要注意艾条与肌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烫伤;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要注意施灸的时间,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最后在进行艾灸时,要专心,注意火星,以免引起火灾。
尽管针灸驻颜除皱具有严格的操作步骤,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如晕针、晕灸、疲劳、麻木、酸胀、灼热疼痛、皮下出血、紧张、呼吸困难等。【预防】:针刺前对患者的体质,神志,耐受性有所了解;检查针具,取穴适量,手法轻柔熟练;针刺时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等。
面部由外到内的结构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SMAS)、SMAS的深面有深层脂肪和其他组织分布。深层脂肪主要有颞脂肪垫、颊脂肪垫、眉脂肪垫和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等。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位于皮肤的最外层,它直接体现出皮肤的外观和健康状态,并赋予了皮肤的质感,参与皮肤的保湿和肤色的形成,是皮肤美容的重要载体。表皮和真皮之间由连接结构进行连接。真皮由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真皮将表皮和皮下组织连接起来,可保护下方组织免受机械性损伤,维持内外环境的稳定,增强表皮的屏障功能,对皮肤的弹性、光泽、保湿和张力等也起到重要作用。皮下组织由脂肪小叶和结缔组织促成,又称皮下脂肪层,主要功能是热的绝缘体,同时也是营养仓库。它可以缓冲机械刺激并使皮肤易于活动,脂肪组织对于皮肤的外观也非常重要,适当的皮下组织可表现女性曲线美和青春丰满美。
健美的皮肤标志着人的健康和美丽。虽然健美的标准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于不同的地区、历史时间、文化背景、审美修养和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但有一些标准是共同的。光滑、细致而有弹性的皮肤是人们共同追逐的目标。皮肤的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受外界因素共同影响而积累作用的结果。虽然我们不能阻止皮肤的自然老化,但可以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变皮肤的衰老状态。
皮肤健美的标准:皮肤颜色均匀红润,皮肤水分含量充足,水油分泌平衡,肤质细腻有光泽,皮肤光滑有弹性,无皮肤病,面部皱纹程度与年龄相当,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对日光反应正常。皮肤健美的基本特征包括皮肤颜色、光泽、细腻、滋润、弹性和皮肤的反应性。
针灸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并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