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通过手术截骨的方式去除前突的上下颌骨组织,以使上颌骨与下颌骨处在理想的前后位置关系上,术中有可能会破坏牙槽弧度及去除阻碍截骨的多余牙齿,损伤较大,是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中的四级项目,应在三级整形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的整形外科进行。
截骨法上下颌骨前突矫正术是通过手术截骨方式矫正前突的上下颌骨组织,截骨途径和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以从口内入路以避免较为明显的瘢痕,但是盲视操作下存在一定风险,有的从侧面部耳缘乳突处入路,虽然会存在瘢痕,但是操作方便,安全性较好,入路后不同手术方式截开不同部位的骨组织,截骨后前移或去除适宜颌骨成分以达到矫正前突的目的。
优点
缺点
副作用
适应人群:
上下牙齿前部过度前突、上下唇闭合不全、咬合异常、开唇露齿、“兔牙”、“地包天”、鸟嘴畸形等上下颌前突者。
禁忌人群:
1.患有重要脏器或系统疾病者。
2.颌面部有牙源性或腮源性感染灶者。
3.妊娠期或月经期妇女。
4.有心理障碍者。
1.手术前两周内,请勿服用含有阿司匹林类药物。
2.术前应确定身体健康情况,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身体炎症。
3.术前不应化妆。
1.受术者平卧,术区及周围组织消毒。
2.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
3.从口内或从侧面耳缘乳突处入路切开,逐层剥离并暴露出骨组织。
4.截骨及骨块的移动、固定:截开相对应的骨组织,将其移动到适宜部位以使上下颌骨处于理想状态,严重者则需要去除适量骨组织,固定,一般选用钛钉固定。
5.缝合:反复冲洗创面,依次缝合骨膜、肌肉及黏膜组织。
6.加压包扎。
通过整形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而且使人发音准确、语言清晰、外形美观。
上下颌骨骨折:在用截骨器敲打骨凿截除较硬的骨组织时,用力过猛很有可能造成骨折。
神经损伤:在逐层剥离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神经的损伤。
1.术后可以咀嚼,但三个月内不能作啃、撕咬等动作。
2.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术后7天内应尽量避免术区沾水。
3.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4.严格遵守医生嘱咐药物及复诊。
风险:
1.感染:任何手术均有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在口内切开的术式,进食等原因均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5-7日。
2.上下颌骨骨折:在用截骨器敲打骨凿截除较硬的骨组织时,用力过猛很有可能造成骨折。
3.出血及术后血肿:截骨时出血较多,易形成淤血。
4.神经损伤:在逐层剥离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神经的损伤。
5.双侧不对称:在截除骨组织时,有可能造成双侧骨的不对称去除。
6.效果不理想:术中有可能截除的骨组织过多,造成其他类型的畸形,也有可能截除过少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预防:
在正规医院进行手术,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尽可能避免风险发生。
(一) 上下颌部的结构:
上下颌位于面部的中下1/3处,其由外而内的层次为皮肤、筋膜、肌肉、血管和神经、上下颌骨。上下颌的浅层结构较为稀疏,主要由骨性结构组成。上颌骨为成对的骨组织,构成了颜面的中央部,几乎与全部面颅骨相接,可分为1体和4突:上颌体,内含上颌窦,分前面、颞下面、眶面及鼻面。额突突向上方,接额骨、鼻骨和泪骨;颧突伸向外侧,接颧骨;牙槽骨由体向下伸出,其下缘有牙槽,容纳上颌牙牙根。下颌骨为面颅骨最大者,分一体两支:下颌体为弓状骨板,有上、下两缘及内、外两面。下缘圆钝,为下颌底;上缘构成牙槽弓,有容纳下颌牙牙根的牙槽。体外面正中突向前为颏隆凸。前外侧面有颏孔。下颌支是由体后方上耸的方形骨板,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为下颌角。
(二) 颌部的美学特点:
上下颌骨位于颜面的中下1/3处,构成了颜面部的下半框架,是面部十分重要的美学结构之一。上下颌骨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定了面型的正面观与侧面观的形态轮廓,若上下颌骨突出,会呈现“鸟嘴形”外观,严重者因牙龈长期暴露而出现变黑、变黄甚至干裂,极大的影响了美观,而上下颌骨间适宜的协调度则会突显出面部灵动的线条美和立体感,同时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性感美。
器材:
精细剪刀:用于修剪软组织。
精细镊子:用于协助修剪软组织。
手术刀:用于手术切口及修剪皮肤及软组织。
纹式钳:用于夹取手术用物及协助修剪软组织。
弯盘:用于术中置物。
量杯:用于术中量取盛装液体。
注射器:用于注射麻醉药品或其他药液。
针线:用于固定及皮肤缝合。
材料:
牙套
钛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