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突然转冷,对于初当妈妈的年轻母亲来说,如何照顾小小婴儿,可以说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别着慌,我们专门邀请了新生儿保健专家——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刘纪平主任就大家担心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 问:从医...
(1) 体重:体重是反映新生儿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出生时平均体重3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 (2) 身长:身长是反映新生儿骨骼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头长占身长的1/4。 (3)...
新生儿有几种特有的生理现象,是暂时的,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不是病态。 (1)生理性黄疸 有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疽,黄疽轻重不等,第7~10天消失,其他身体情况良好。这种现象,未成熟儿(早产儿)较重,可持续2...
刚出生的婴儿大脑尚未成熟,此时婴儿具有一些先天性反射,如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 拥抱反射是衡量婴儿大脑发育正常与否的一种标准。在婴儿熟睡时,突然将盖在...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接生人员就将脐带结扎,切断。断脐后,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而成为黑色。一般在生后3-7天脐带脱落,脐带脱落前伤口很容易感染而发生脐炎。 ...
新生儿,在许多人看来只会吃奶。睡觉和哭闹,似乎谈不上有什么心理活动。但实际上,他们具有很强的心理反应的发展潜力,在后天环境刺激下能够产生心理活动。 新生儿在母体内就发育形成了视、听、嗅、触摸觉...
如果您是第一次扮演父母角色,在兴奋之余,也会有疑问和紧张. 新生儿是很特别的,尤其刚生出来经过产道的挤压,头尖了一点,皮肤也皱了一点,不全然是奶粉包装纸上的漂亮宝宝。 我们就新生儿的外表从头到脚描述...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大约有18~22小时是在睡眠中。新生儿睡眠不安是常遇到的问题。当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看发生的时间,是在白天还是夜晚。有的新生儿白天睡觉很好,可是到了夜晚就哭闹不睡了...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先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
新生儿(neonate,newborn)是指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研究新生儿保健、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学科称为新生儿学(neonatology)。新生儿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又是胎儿的继续,因此新生儿学属儿科学范畴,但又是围生医...
每个宝宝从出生开始即显现不同的特性,直到长大呈现不同的人格物质。这些特性的养成,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气质”,有些是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是否成为一个快乐的宝宝,还要视他是否处在足以令人快乐的环境。
...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幕9小时或以上的人士,患上青光眼的机会是低、中量使用者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更是高危人士,严重青光眼患者更有失明的危险。
日本东邦大学医学部的医生向4间日本公司约...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结扎脐带后到满28天前的婴儿。 体温——娩出前胎儿生活的环境温度恒定而温暖,出生后皮下脂肪较薄,容易散热,应该注意保暖。小儿出生时产房内的室温应不低于22℃。避免穿堂风。小儿娩...
1、外观 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生后2-3天变成黄色,1周左右黄色即可消失(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额面、骶尾部可见,两星期内会自然脱落(胎毛多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
年轻父母常用胖瘦作为衡量婴儿发育好坏的标准,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我们必须了解新生儿的特点,分辨出正常和异常,才能更好地护理。 正常的新生儿,应在母亲子宫内发育37~42周,过多地超前和移迟对胎儿都是不利的...
一重达5.7公斤的“超级宝宝”在武汉某医院出生。因这个宝宝体型太大,剖宫产下孩子后,医生虽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妈妈仍出现了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
这个“超级宝宝”并非个例,“八斤胖小子”现在早...
1、外观特点;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表面有一层薄白色胎脂。足月儿胎毛不多,仅在户部或额面、骶尾部可见;胎毛多,未脱落表示未成熟。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保护功能不强,稍不注意容易损伤,细菌感染后容易...
根据抽样调查,我国现有精神疾病患者194万人,其中0—14岁少年儿童占2%。在“21世纪儿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讨会上,曾出现了这样一个颇有意思的情况——好些被家长认定“有问题”的孩子,最后都被专家们判断为“没问题”;但...
孩子的脉搏与体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孩子安静时,脉搏大约每分钟八十次左右,发烧时,脉搏每增加二十次,热度就会增加摄氏一度,照这样推算,孩子脉搏在每分钟一百二十次,体温便增到三十九度,脉搏跳动超过一百四十次,孩子的体...
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可以说昼夜不分,醒了就吃,吃饱了就睡,一直到4—5个月才逐渐形成规律。到7—8个月时,80%的婴儿白天醒(偶睡一下)、晚上睡觉,到1岁时接近成人的生活规律。
所谓“夜啼郎”是指白天睡、晚上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