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54岁的徐国荣是无人不晓的大孝子。他虽患有先天性残疾,身高不足1.4米,驼着背,但凭着自己那勤劳的双手挣钱赡养父母,一直孝敬照顾老人。   徐国荣主要靠给村里的老人理发来维持生计。他理发收...
  下班回家先写“作业”,即使老伴已经将晚饭做好,也要先完成“作业”再吃饭,而这位已经80岁老人的“作业”,就是每天必写的保健日记。   11月 3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军区总医院干休所内王长阁老人的家中。王长阁1931...
  一位七旬老人,39年前迫于生计将刚出生的女儿转送他人,然而在前天,一位不速之客上门提供的一张照片,却给她平静的生活掀起了层层波澜。昨天上午,老人的外孙麦小克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希望通过本报找到照片中的当事人,让这...
  “我都 ‘金盆洗手'16年了,是你们9月份的一篇《同安男子集有8000多烟标》的报道刺激了我,我决定继续玩下去……”见到导报记者,70岁的杭剑康非常激动地说。就是这个老人,手里集有烟标近万枚,其中大多数是通过写信的方...
  “我不会忘记你的。可是我老了,不能再照顾你了,请原谅我吧。”   老人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跟随了他多年的那只狗说着话。   那只狗似乎没有听懂老人的话。它把头歪向一边,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老人。它摇着尾巴,不知道...
  “今天的废品卖了20块钱,少是少点儿,还是能买几本杂志。”10月23日,78岁的遂宁市卫生局退休干部刘图耻,卖了7斤纸板、5斤矿泉水瓶,他习惯性地将卖废品的钱换算成书刊。晚上,他在遂宁市卫生局老年活动室里,戴上老花眼镜整...
  一箱行李 八年等候老人坚守着她的承诺   8年前,在家属区建筑工地做工程的一名小伙子因建筑队撤离,将一个箱子托付给小区郑玉兰老人暂管。转眼间8年过去,小伙至今没有回来过,而帮忙看管的这个箱子也成了郑玉兰老人多...
  一千个人看《红楼梦》,就有一千个“红楼梦”。新昌县羽林街道大明市村72岁的孤寡老农民俞国兴心中就有自己的一个“红楼梦”,为此,他花费32年,六易其稿,续写《红楼梦》。无论别人怎么说,老人总是铁板一块。现在他的心愿...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坐落在黄浦区外滩街道老城厢普通居民楼中,有这样一座特别的博物馆。其简单朴实的布置,似乎让人感觉走进了一个寻常人家,墙上的黑白照片、平实文字,静静地向每一个来访...
  78岁的陈诗寒老人是湖州第一家社区基层关爱团的团长,作为“关工委”大军中的一员和领头人,他对培养教育下一代倾注了长达16年的心血。   早在1953年,在湖州土生土长的陈诗寒就与教育工作结下不解之缘。1994年他从...
  这段时间气温骤降,很多人都不慎生病,吃药打针烦恼不断。海宁市区却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每天洗冷水澡身体倍儿棒。   “我今年68岁,洗冷水澡已整整50年了,不管天气有多冷,每天早上都会洗,几十年如一日地洗下来,觉得身...
  如果不是到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也许这辈子就不会认识他。不认识他也就不知道天底下还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他,就是大竹县委党校离休干部齐宝椿。现在,我们一般都称他“齐老师”。大概是因为他在我们心目中属于...
  48万,能买一套房子;48万,能买一辆轿车;48万,也可以养老好好享福……   74岁的刘乃君却自掏腰包花48万在小区里建了一座“森林公园”,供居民享用。   定做两块彩石花两万多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沈阳加州阳光花园小...
  婆婆为在老厝建一浴室,被儿媳用砖刀砍伤   11月19日 丰泽法院   “陈某,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法庭上,法官示意她作最后陈述。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自打嫁到这个家,我尽心尽力。我、我没有打她……”她...
  听多了婆媳关系的种种事非,留给世人的印象,婆婆便是那种凶神恶煞的,媳妇就是受气受累也一声不吭的。事实呢?这世上好婆婆多的很,婆媳亲如姐妹的也多的很。倘若真出了势不两立的婆媳那就要反思其中的病因,要么是媳妇做的...
  ——为着照顾孙辈这个重要的使命,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座城市。年轻人容易融入新环境,但上了年纪的外来老人,如何适应一座陌生之城?   外来老人:在自己的生活之外生活   他们说着杭州之外的不同方言,相同的是,他们在...
  11月21号,铜川市耀州区石柱乡青龙村百岁老人张梅娃端坐在临时搭建在自家院落里的舞台正中,接受子辈、孙辈、重孙辈磕头拜寿,笑眯了眼的老人将准备好的红包一一发给子孙。院落里彩球飞扬、锣鼓喧天,舞台上不时传来阵阵...
  “我四个月爹就死了,不到一岁娘就改嫁了,跟着俺奶过到7岁,她也死了,后来就跟了二奶奶,十七岁那年她也死了,二十岁娶了媳妇儿,后来生了个儿子,可孩子还不到两岁媳妇也殁了,我就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 俺村里的书记常说 ;‘...
  一个院子里居住着八九户人家,在这里人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其乐融融——这就是省城杨家二巷33号大杂院。   杨家二巷33号大杂院里的邻居们已经相处了二十多年,大家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平时,无论谁家有困难,邻居们...
  家里连一样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小板凳还是从垃圾堆旁捡来的,可数十年来却多次捐款,数额高达10多万元。   她,一位刚过100岁生日不久、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八路,11月24日5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她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