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近年大把石油收入去了哪?

伊朗这些年确实在砸锅卖铁输出革命,勒紧腰带援助中东的什叶派武装。

那么,伊朗不遗余力要输出的是什么样的革命?

要搞懂伊朗输出的革命,先要了解伊朗自己的革命

伊朗革命,又称伊斯兰革命,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的伊朗,归巴列维王朝统治。巴列维王朝虽然是个封建政权,却实行世俗化政策,在生活方式观念上向西方文明靠拢。比如提高妇女地位,解除女性必须裹头巾的禁令,允许她们参加工作,参加社交活动等等,甚至允许妇女有投票和参加选举的权力。

巴列维王朝的一系列改革,让伊朗的保守势力觉得大逆不道,无法容忍。更让他们无法容忍的是,巴列维试图实行政教分开,是直接拿他们开刀。

政教分开,挑战了伊朗宗教阶级的底线。

(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杂志)

当时的伊朗,名义上虽然是国王掌管着,可自下而上的司法权,教育权和相当一部分财政权都掌握在各级教士手里,国家立法和行政部门也被这些教士把持。国家大权基本由国王与教士们共同分享。

所以,当巴列维王朝搞世俗化改革时,伊朗的保守宗教势力就把枪口对准改革的领导者巴列维国王。

伊朗的保守派领导人是宗教领袖霍梅尼,他们起初也只是向国王施压,让巴列维国王收回成命,跟教士们妥协。

谁知道教士的群众基础太广泛了,当时大部分的伊朗人民还很蒙昧,霍梅尼登高一呼全国响应,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巴列维王朝直接被推翻了!


1978年冬天,伊朗教士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巴列维国王被赶下台,而领导革命的霍梅尼成了伊朗伊斯兰的神一样的领袖。

每一场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革命,都有一套自己的指导思想。伊朗革命的指导思想就是反对西方文化入侵,维护伊斯兰教的纯洁性。一旦被西方文化侵袭,伊斯兰世界就会被魔鬼打败,万劫不复。而霍梅尼是真主的化身,代表着真主,是来拯救大家的。

所以,伊朗的一切行动,都以此为纲。

伊朗的“革命输出”,是高度宗教化的

简单的说,谁是美国的敌人,谁就是伊朗的盟友。谁是美国的朋友,谁就是伊朗的死敌。

虽然霍梅尼早已去世,他指定的接班人必须延续他的政策,把伊斯兰革命进行到底。而伊朗名义上虽然有选举出来的总统,但伊朗是个神权国家,权力掌握在宗教领袖的宗教集团手里,总统只是执行他们命令的工具。

以色列这种美国的铁杆盟友自不必说,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都反对以色列,伊朗也不例外,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政权就是以色列一手扶持起来的。

但是,伊朗革命输出的对象,不仅针对亲美国家,也针对伊斯兰阵营内部的敌人。

简单的说,是逊尼派穆斯林。

(伊朗的“什叶派之弧”)

伊朗是波斯人为主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波斯人几乎都是什叶派穆斯林。而什叶派穆斯林在穆斯林内部属于少数派,经常遭到逊尼派穆斯林的排挤。

国家之间也一样,什叶派穆斯林掌权的伊朗、伊拉克(萨达姆时期),都曾经与沙特为首的逊尼派穆斯林国家针锋相对,双方矛盾很深。

伊朗扶持的政权和武装,除了针对亲美国家之外,就是针对沙特等逊尼派穆斯林。有意思的是,这两个特征一般是重合的——沙特既是逊尼派穆斯林的老大,也是美国的铁杆盟友。

(什叶派穆斯林分布地区,图中深绿色部分)

所以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一直在支持叙利亚的阿萨德、黎巴嫩的真主党,支持反以色列的哈马斯,支持也门的胡塞武装。

阿萨德和真主党是什叶派政权,哈马斯是以色列的眼中钉,而也门的胡塞武装每天都在和沙特战斗。

眼看在国际制裁下,石油收入越来越少,伊朗自己揭不开锅了,他们也不改初心,坚持扶持这些组织。

国际社会让伊朗国内经济遭受重创,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伊朗经济衰退到已经无法满足生活必需品也开始短缺,排队买面包和肉制品已经成为街头常态。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就在美国决定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时发表讲话,号召伊朗人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他说:饥饿和失业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西方魔鬼和他的代理人,以及他们试图颠覆伊朗,消灭伊斯兰的阴谋。

所以他们决心要和世界上的穆斯林兄弟联合起来,打败美国为首的“敌人”,完成真主赋予伊朗的历史使命。 所以一定时期内,西方和伊朗的关系难以改善,伊朗的内政外交政策也不会改变。

    6评论
 举报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过头,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战术的勤奋始终弥补不了战略的懒惰。

伊朗作为世界的产油大国,依靠石油收入创造外汇占外汇收入的85%以上,占伊朗国内生产总值的30%。石油价格和石油输出的稳定关乎伊朗国内的民生,石油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民生建设投入再多也是本末倒置。

英国《经济学人》称伊朗仅在2012年2月就为叙利亚提供90亿美元以解叙利亚被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的燃眉之急。在伊朗出兵叙利亚后,不断帮助叙利亚支付军费,在2017年伊朗支援叙利亚150亿美元用于军费的开支。除此之外,伊朗还支援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等团体。这也引发了伊朗国内爆发示威游行,示威者反对伊朗在叙利亚投入过多,而忽略国内经济发展。但是如果这与特朗普声称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投入的7万亿美元相比,确实是九牛一毛。

防止美国的战略围堵

不仅伊朗对外输出革命,美国也在阿拉伯世界发起“阿拉伯之春”,煽动非美方阵营的阿拉伯国家推翻本地政权。美国长期耕耘中东,使得阿拉伯世界形成了以沙特为首的亲美逊尼派伊斯兰国家对伊朗的围堵。而伊朗所领导的什叶派之弧不仅为伊朗提供相对安全的战略缓冲地带,也能瓦解美国在中东的垄断地位。

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朗与伊拉克关系得到好转,作为什叶派人口占有多数的伊拉克,伊朗还是能与伊拉克有共同语言,至少伊拉克不会全面倒向美国,而叙利亚是什叶派穆斯林国家,若伊朗能保住阿沙尔政权,美国是很难封死伊朗的出口。叙利亚若换成亲美势力政府上台,伊朗的战略空间就缩小,更为重要的是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石油输往欧洲陆路石油管道的必经之地,由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的“伊斯兰管道”尽管因为叙利亚战争爆发而暂停修建,但是其可以突破美国的海上石油封锁的潜在战略意义,对伊朗来说是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稳定石油价格

伊朗在巴列维王朝期间,石油价格崩塌是造成伊斯兰革命的原因之一。作为依赖石油出口,粮食进口的国家,是承受不起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过山车”游戏。石油暴涨时,伊朗国内经济繁荣,石油投资旺盛,投资的扩张使得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上涨,消费活跃,在石油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时,这一隐患并没有显现。一旦石油价格暴跌,人民所得缩水,国外粮食价格却依然维持在高位,很多人会买不起粮食而导致社会的不和谐的因素增加,而前期为了扩张产量的石油投资,也会血本无归,最终引发暴乱。

2018年国际产油国家的石油平均盈亏线是44美元/桶,而一旦美国想利用石油价格打压对立国家使其遭受严重损失时,就会联合沙特等一众亲美阿拉伯国家增加石油产量,压低石油价格。伊朗在遭遇美国石油封锁后,如果再被美国采取石油价格战,伊朗更是雪上加霜。伊朗不断向外输出革命,就是想联合包括叙利亚在内的其他产油国家稳定石油价格,共同抗议美国的小弟扰乱石油价格秩序。随着叙利亚发现大量的海上石油,其未来的石油定价话语权也会越来越重,伊朗押宝叙利亚未来,收获是可期的。

走私石油

伊朗通过走私渠道向国外贩卖石油的消息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尽管伊朗官方对此讳莫如深,但是石油走私一直存在,这个比例在平时每天就有20万桶。而且伊朗官员更是表示面对美国的非法军事封锁,不排除在“灰色市场”出口石油。伊朗的官员也是为了保护与伊朗秘密购买石油的客户,所以才不透露客户的信息。

伊朗完全可以借道叙利亚将石油销往欧洲和土耳其的“灰色市场”,叙利亚是伊朗贩卖石油的渠道之一,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也是伊朗在当初帮助叙利亚时没想到的意外收获。

伊朗作为美国的眼中钉,美国上门来找茬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不让伊朗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阿拉伯世界中不被孤立,只能花钱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伊朗政权被颠覆了,还谈何民生,看看现在内战中的叙利亚,这些输出革命所花的钱如果能巩固伊朗的政权,也算是花得值。

展开全部
    评论
 举报

1979年1月,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驱逐了巴列维国王,终结了2500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十分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会。

伊朗为什么会在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爆发革命?为什么在革命后伊朗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被世界孤立?为什么伊朗在不富裕的时候还要不遗余力地支持逊尼派国家里的反政府武装?为什么伊朗要仇视美国与以色列?为什么伊朗会选择伊斯兰教什叶派作为国教?

(伊朗所在的浅绿色代表什叶派)

伊朗这样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是有着别的国家不具备的大国心理的的。在伊斯兰教兴起后,面对勃兴的阿拉伯骑兵的不断冲冲击,波斯第二帝国日见衰落无法抵御,最终有着自己独立宗教文明的波斯被纳入到伊斯兰教世界。当年波斯王子不远万里来到长安,面见唐高宗,请求发兵救援波斯。唐高宗在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由于这个都督府离阿拉伯统治核心区域太近,所以只存在了几年就被阿拉伯帝国吞并了。

此后,阿拉伯帝国一直存在到蒙古帝国兴起。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下,由于异教徒要收取昂贵的人头税,所以很多波斯人开始改宗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灭亡后,直到1502年波斯人在什叶派的支持下复国。

波斯光复后面临的局势不是很乐观。奥斯曼帝国正处于上升期,他们把持着伊斯兰世界的话语权,以逊尼派为基本盘。在波斯得东边,也有大量的逊尼派穆斯林心向奥斯曼帝国。如果复国后的波斯选择信奉逊尼派,那么波斯将会沦落为奥斯曼帝国的埃米尔(地方总督)的角色。尤其是波斯东部的图兰低地的中亚国家,多数也是逊尼派穆斯林,如果波斯选择信奉逊尼派,奥斯曼帝国会很容易通过宗教影响围堵波斯的发展空间。这对有着大国骄傲的波斯人来说无法接受。

所以,波斯第三帝国选择了什叶派作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也是波斯要利用什叶派的力量争取伊斯兰世界的话语权的努力和尝试。一个世俗国家的伊朗无足轻重,一个有着伊斯兰世界的话语权的伊朗将成为世界一极。

所以,伊朗在往世俗方向转型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包括腐败在内的贫富差距,终于让伊朗爆发了宗教和政治革命。

(波斯第三帝国:萨法维帝国)

伊朗自愿选择成为什叶派的大本营,意味着伊朗要持续与沙特争取伊斯兰世界的话语权的斗争。可是,在如今的世界,什叶派毕竟是少数,伊朗陷入了逊尼派的包围中。叙利亚是逊尼派人口多,什叶派居于统治地位。伊拉克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在土豪金主沙特的带领下,各个逊尼派国家都发起了对伊朗等国的妖魔化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必须要向外界传递自己的声音,并且需要有几个得力的盟友。叙利亚、伊拉克在中东地区的实力还是很不错的,且有相当优势。因此,伊朗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政府运作。

所以,伊朗输出革命,是为了延续伊朗作为世界区域大国的理论、盟友准备。离开了革命输出,伊朗即使能挣几个钱,却无法满足国民的心理慰藉。伊朗的国民一旦遇到了这样的政府,可能又会发起一场倒总统运动。

至于仇恨以色列,则是伊朗打的妙招。任何政治活动都要先树立起阵营,非此即彼。以色列的存在,很容易让伊朗的各个民族都在国家大义的名义下完成民族凝聚力的统合。这对于一个主体民族只占60%左右的国家来说,达成内部意见的统一是不容易完成的。

(先军政治下的伊朗其实也是自保的机会)

时代在变,如今的伊朗不得不在革命与发展、大炮与黄油、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做出抉择。可是,回到伊朗的初心来说,有着大国胸怀的国家,即使把那些钱用来修建民生建设了,那么伊朗与沙特这个土豪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伊朗背后扶持的真主党、胡塞组装,战斗力都很强大,沙特纠集的十个国家,最终也搞不定胡塞武装,让世人大跌眼镜,最终坐实了土豪国家战力不济的传闻。

所以,伊朗暂缓民生工程,优先上马军事工程,是伊朗国家战略环境所决定的。伊朗毫无退路可选,除非伊朗人民放弃成为世界一极的梦想,除非伊朗领导人最后成为卡扎菲、萨达姆那样的结局。人民与领导者相互给予勇气和底气,这才是正常的政治生活。


相关阅读:

被藿香正气水送进抢救室?解暑神药吃不对真要命
秋燥易伤肺 秋季如何养肺?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养生
体检项目 你选对了吗
学习困难门诊能否帮孩子逆袭?家长存在认知误区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