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战争,就一定会有谋略。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在战场上运用过谋略。只是对比起来,中国人用谋略的时间更多,而且用的谋略之法也更多。关于这一点,我个人觉得是有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和中国的历史有关。中国是古国之一,上下有5000年的历史。放眼观看世界所有国家,能有中国这么长久历史的国家,基本上就找不出一两个。因此,有这么久远历史传承的中国,就积累下来了很多古人的智慧。而聪明的古人,凭借着经验,就研究出了很多打仗之法,并且将这些办法都写在了书中,传承给后代。像我国有名的兵书有很多,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这些兵法就教会了中国人如何在战争中运用技能,在不同的情况中,应该怎样变换计谋。
第二,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战争多。刚也说了,我们国家是拥有极为久远历史的国家。在这么长久的历史传承当中,经过了很多朝代更换。而每一个朝代更换,每一次权力争夺,就意味着有战争的爆发。因此,在中国境内曾经爆发过非常多的战争,战争就是让计谋得到实验的地方。通过这一次一次的战斗,人们便一次一次积累经验,然后就能够得出计谋。而这些计谋,又可以帮助后面参加战争的人增加战争的赢面。不过反过来,输了战争的人,又会因此分析原因,再想出应对上一个计谋的计谋。就这样来来回回的情况下,一个又一个的计谋就诞生出来。所以中国人们才会如此聪明,喜欢在战争中灵活运用各计谋。
第三,东西方人所受的思想教育不同。西方人长得高大威猛,所以一直都崇拜个人英雄,提倡的是加强个人力量。所以他们并不是依赖于团队协作,不依赖于计谋。反观中国人,我们所受到的是儒家思想,走的是谦谦君子的路线,提倡的是能动口就不动手。说白了,就是大家喜欢拼脑力,不喜欢拼蛮力。在作战时也是这样,用一些计谋就能轻松取胜,又还能降低我方的伤亡率,这样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东方国家的人,就喜欢单兵作战,谁杀敌最多,谁就是最厉害的人。这样的思想就让他们喜欢拼自身力量,从而限制了他们用计谋的想法。
我们以两陵之战来举例。桂陵之战时,孙膑带领齐国部队用围魏救赵的方法逼迫魏军放弃继续进攻赵国,并在桂陵截击庞涓带领的魏军,历史上将这场战争的胜者归类于齐国,但是呢,整个桂陵之战魏军阵亡人数大约是1.3万人,而齐军阵亡人数是2万人,接近魏军一倍。齐国的进攻也没有对魏国形成真正威胁,而赵国国都邯郸依然也被魏军攻破。所以,这个胜与负的界限真心不好界定,只能说齐国第一次让魏国没有赢得那么漂亮。
再以马陵之战为例,马陵之战时魏军确实损失很大,10万大军全军覆没。但是呢,齐国的阵亡人数也高达8万多人,受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这完全就是一场惨胜。假如不是当时齐国的国力足够强盛,假如不是齐国士兵足够奋勇拼杀,跟魏军正面硬杠,那么也没有所谓的谋略什么事了。
相关阅读:
被藿香正气水送进抢救室?解暑神药吃不对真要命
秋燥易伤肺 秋季如何养肺?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养生
体检项目 你选对了吗
学习困难门诊能否帮孩子逆袭?家长存在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