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类多动症的孩子自早晨醒来后就不停地活动,一直到晚上入睡时止,没有片刻停止。活动的内容变化莫测。孩子入学后,在课堂内表现的活动过多,形式不一,如削卷铅笔,剥咬指甲,用笔乱画撕纸,拔头发、眉毛,将铅笔或钥匙塞...
研究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伴有睡眠障碍,而睡眠不好又有碍疾病的恢复,所以很好的睡眠对此病患儿很重要。 首先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形成一生物钟现象。每天到点就睡,睡时环境要安静、无光...
多动症在不同年龄表现的症状也有所差异: (1)婴幼儿期:不安宁,易激惹,行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叫喊,饮食差,培养排便、睡眠习惯均难。 (2)学龄前期:干每一件事,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能静坐,爱发脾气,很...
(1)活动过度:患儿在母腹中,就明显表现活动量大于其他同胞。婴幼儿、学龄前期则显得特别活跃,表现为多动、好哭闹、不安静,难以满足要求。如1985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报道814例多动症患儿,其中50%的患儿在胎儿...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开窍于耳。肾为水脏,水中有“元阳”,能化气而产生生命。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之根本,真水之气上行夹脊,至脑中为髓海,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以荣四肢,内注五脏六腑,随相火而潜行于周身。肾为作强之官...
脾属土,为至阴之脏,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若喂养摄护不当或疾病所伤,均可影响脾之运化,脾失濡养则静谧不足,可表现为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言语冒失,心猿意马,虽能自悟而不...
肝为刚脏而性动,主筋藏魂,其志怒,其气急,体阴而用阳。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俱荣。小儿发育迅速与肝关系极为密切,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若久病耗损致肝体之阴不足,肝用之阳偏亢,则可见性情偏拗、冲动任性...
《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主要属于心的生理功能,五脏在心神的主导下,接受外来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五脏...
多动症的发病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的功能失调有关。常表现为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心脾气虚、肾气不足、气阴两亏、心肝肾失调等,此外,脾气不足,生湿生痰,痰浊内阻或痰蕴化热,痰火扰心等均可引起本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静阳躁”,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两者充盛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的调节功能(如动与静、兴奋与抑制、亢进与减退等)协调而无病。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有“纯阳”之称,由于迅速生长发育的...
肺痿患者,由于肺叶萎弱不用,通气功能减弱,发现气短不续息的症状。因此,鼓励病员作深呼吸练习极为重要,或指导患儿做呼吸操,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具体练习方法: (1)摩鼻:用两手食指上下按摩鼻...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神志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反之,阴阳失调则是机体神志反常的基本病理之一。《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静阳躁”、“阴在内...
虚热型肺痿临床常见:咳吐浊唾涎沫稠粘,咳声不响亮,久咳绵绵,其声不扬,气急喘促,口燥咽干,口渴,形体清瘦,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或有潮热,为虚火上炎,肺金被灼所致,故治疗方法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常用药物:麦冬10g,人参6g,半夏8g,...
气血虚惫型肺痿的临床表现为:形体羸瘦,大肉削减,面色无华,皮毛枯槁,唇甲苍白,心悸气短,动则喘促,形寒气冷,神呆纳少,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脉沉弱,此为气血虚衰,阴阳俱损,是肺痿的重证。 治疗方法:采用温补气血,...
肺痿虽属肺胃虚损的病证,但辨证当先审肺痿主证,再辨寒热。凡小儿咳吐浊唾涎沫,缓慢发病者,便可以诊为肺痿,其他如遗尿,小便数,目眩等均非必有之证,但痿证其脉必虚数,年长儿童可见。 虚热者浊唾涎沫,其质粘稠,口...
痿者萎也,其症犹如草木枯萎不荣之状。肺痿是肺叶萎弱不用,肺气不振的一种病证,类似于西医“肺不张”。临床以咳逆上气,吐浊唾或涎沫,脉象虚数为主要特征。小儿患本病多继发于肺炎热病之后,或由疳证转归而来。肺痿的...
我们首先谈谈肺不张。严格说,肺不张是指出生后肺从未充盈过气体,而已经充气的肺组织失去原有的气体应称作肺萎陷,但由于多年来的习惯,我们仍沿用肺不张一词,肺不张是指肺的容积缩小,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萎陷,以致...
肺不张在小儿时期比较常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组织萎缩或无气,以致失去呼吸作用。肺不张可发生在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淋巴结核、支气管异物、多发性神经根炎及手术之后。 ...
(1)莱菔子末15g,粳米100g,两味同煮粥,早晚餐温热服之,每日1剂,有化痰平喘、行气消食之功。可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贝母粉10g,北粳米50g,冰糖适量。用北粳米、冰糖煮粥,待米汤未稠时调入贝母粉,改文火稍煮...
(1)小米50g,羊胎1具。先煮羊胎至半熟,后入小米熬成粥,粥肉同食,日服2次。能补肾益气,止咳纳气,主治肾虚型肺气肿。 (2) 百合粉20g,与糯米50g加水煮至米化汤稠,加冰糖适量,早晚2次温热服用,20日为1疗程。能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