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牙体或牙周等疾病累及感觉神经引起的常见症状。   辨证治疗: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1.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得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
  刺激穴位和按摩能缓解紧张,消除不快的症状。   按摩穴位可以预防失眠,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睡眠与精神科和神经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自身体会角度来看,在接受按摩后,身体的痛感消除,睡得很香,所以,身体状态不佳时,说不...
  经外奇穴治疗   ①气门:仰卧,于脐下3寸再旁开3寸处取穴。左右计二穴。直刺5~8分,主治膀胱炎。   ②利尿穴:仰卧,于神阙穴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取穴。直刺0.5~1寸,或用手指按压,主治淋沥、血尿。   ③横骨:仰卧,于...
  耳针的临床应用   选穴的方法:   ① 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选胃穴。   ② 按中医理论选穴:如皮肤病选肺穴。因为肺主皮毛。   ③ 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溃疡选交感。   ④ 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目赤肿...
  ex-hn 1 四神聪 sishencong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
  灸法为我国所传,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使足三里穴常常保持湿润的状态,即常灸足三里,久之使穴位处出现小水疱、结痂,形成瘢痕,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此即今之所言“瘢痕灸...
  近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香港卫生署推行的“中医针灸戒烟”计划中,两地中医药专家提出以中医针灸为主、配以健康辅导的综合性控烟技术方案。使用针灸戒烟效果如何?在第23个“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中...
  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多穴可治者,却比比皆是。   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
  通常有以下三种取穴方法。   1.自然标志取穴法   利用自己身上的自然标志取穴,如两眉之间取印堂、两乳头之间取膻中等。   2.同身寸取穴法   这是常用的取穴方法。所谓同身寸就是以自己的手测量本人身上的...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院长承担的一项研究课题证实,头穴针刺能让白发转黑,同时证明这一头穴针刺手法对人体生命过程确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并具有抗衰老和促进生命器官功能再生的作用。   年轻人白发有遗传...
  (1)体针:取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等体穴。每次取3~5穴,用毫针行强刺激,每穴持续运针3~5分钟,留针30~5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2次。胆俞、肝俞向椎体斜刺2.6~3.3cm,阳陵泉直刺5.0~6.6cm,太冲向足...
  1、体针疗法   取穴风池、外关、内关、足三里、阿是穴,肝郁者配期门,血瘀者配血海,实者泻法,虚者无泻后补,留镇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梅花针疗法   局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叩打白斑区,由外慢慢向内,以白斑...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受到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炎症,分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类。本病以咳嗽、咳痰为主症,属中医学“咳嗽”的范围。   主穴:肺俞、尺泽、合谷   1、风寒袭肺   【诊断要点】咳嗽...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疼痛为主症。常见以下三种证型。   辨证治疗   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
  据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当止痛药无法有效消除晚期癌症引发的疼痛时,中医的针灸是解除患者痛苦的良方。   这项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外科肿瘤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体实验证明针灸可以有效地抵抗癌症所带来的疼痛...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
  走路、锻炼如果不小心把脚扭了,脚踝很快就会肿起个像馒头似的大包,疼痛的滋味真不好受,无论是冷敷、热敷、还是贴膏药,都要疼好几天。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李石良说:“其实,用火针只要两、三个小时,不但能消肿,疼痛也会...
  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目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辨证治疗: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   1.肝阳上亢「诊断要点」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赤口苦;...
  中暑之病因病机多因机体正气虚弱,复于盛夏感受暑热或暑湿秽浊之气,使之乘虚而入,邪热郁蒸,不得外泄,致正气进一步内耗,清窍被蒙,经气厥逆,而呈壮热神昏甚至热极动风之象。若病情发展,气耗阴竭,则可发生虚脱等危急情况。  ...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