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跟腱坐位,左足尖着地,跟腱放松,同侧拇指和弯曲的食指从下而上,由轻到重拿捏跟腱,直到承山穴1~2分钟。
2)扳踝将小腿搭于另一侧大腿上,同侧手握住踝上方,用对侧手拿住足部,做各方向活动,先背屈、跖屈、内翻、外翻,最...
1)按揉臀部俯卧位或站立位,一腿支重一腿虚步,使虚步侧臀肌放松,用拳背侧按揉支重侧臀肌1分钟。再用并拢的四指推揉1分钟,可防治臀肌损伤等症
2)拿捏大腿坐位,脚尖踮起,大腿后部肌肉松弛,用同侧手大把拿捏,自下而上反复3...
仰卧位双腿屈曲。
1)直推胸腹从膻中穴到耻骨联合,用右手掌反复推摩1~2分钟,逐渐加重手法。有开胸顺气、消食散结的作用。
2)横摩上腹用左掌,主要以掌根着力从左向右横摩。如以推为主,则起到帮助胃内容物排空的作...
1)按揉斜方肌、岗上肌和提肩胛肌方法同颈部保健按摩。该手法以仰卧位做最好。
2)按摩背肌坐位,用手背第二掌骨背节尽可能自上而下按摩背部肌肉,反复3遍。
3)拍打后背用拍子从上到下,由轻到重拍打后背部,以背部肌...
1)直推前胸用一手掌或两手重叠,从天突穴直向下推摩到肚脐,手法逐渐加重,反复进行1~2分钟。有宽胸顺气、解郁作用。
2)横摩上胸用一手掌在上胸部反复擦摩,从胸骨柄水平到乳头水平以上为止。
3)按摩胸大肌坐位左腿...
1)直推前胸用一手掌或两手重叠,从天突穴直向下推摩到肚脐,手法逐渐加重,反复进行1~2分钟。有宽胸顺气、解郁作用。
2)横摩上胸用一手掌在上胸部反复擦摩,从胸骨柄水平到乳头水平以上为止。
3)按摩胸大肌坐位左腿...
1)揉肘伏案,用对侧手的鱼际按揉肘外侧1~2分钟,逐步加重力量。对肘部有较好的疏筋活血作用。
2)推揉肘外侧伏案,用对侧手并拢的四指推揉肘外侧,自上而下,从轻到重,进行1~2分钟。对改善前臂伸肌群的血液循环和恢复其弹性...
肩部按摩要注意使被按摩的部位放松,以坐在写字台前一侧伏案为好。
1)搓掌热肩坐在写字台前,双掌快速对搓20次致热,用热掌捂肩,将掌心对准痛处或发凉的部位。时间与搓掌用的时间相同,反复3遍。捂3次后该处局部感到温...
1)搓掌热颈快速对掌搓擦20次,立即以热手捂住颈部后外侧,时间与搓掌时间相同。反复3遍。对于因受风引起的颈部冷痛等症最为适宜。
2)推揉颈肌两手四指并拢从上到下依次推揉颈后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上段,特别要注意认...
鼻为嗅觉器官,有嗅气味、助呼吸和发音的功能。空气进入呼吸道首先通过鼻,所以鼻又有调节吸人空气温度的作用。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通过经络与肺及其他脏腑有密切的关系。常做鼻部的保健按摩,可使鼻和肺的生理功...
1)揉耳周用食指和中指在耳周揉搓和推擦1~2分钟。该手法除增进耳根供血,使耳廓变暖,还有防治耳、牙、下颌关节及血压病变的作用。
2)摩擦耳廓用双手分别捂住两耳,先由前向后摩擦耳廓前方,再由后向前摩擦耳廓后方,如此...
按摩治病不花钱,不用参桂与黄连。
举手之劳治大瘸,双手自带药万千。
按摩又称推拿,是我国重要的医学遗产之一,有舒筋活络,调节神经功能,消除肌肉疲劳,利通关节,改善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的作用,使肌体内外,脏腑之间达...
经常摩脚心,健脑通神明。
早晚摸脚,降低肝火。
脚趾多动,疾病少碰。
常搓脚心,补肾滋阴。
涌搞泉通全身,常摩助长生。
按摩脚心,能增强人体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强身健体...
内关穴位通心经,止呕安神有奇功。
晕车心跳,内关有效。
内关穴在腕关节正中直上两寸处两筋之间,属于厥阴心包经。按压或针刺内关穴,能宽心理气,宁神和胃。可治心烦、心悸、心绞痛、胸闷、胸胁痛、冠心病、风湿...
通过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经络穴位按摩,可使各经经脉相通,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健身体,益寿延年。
一、十指梳搔头皮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汇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
我们知道,头皮上有很多神经末梢。有些神经末梢距离大脑很近,头皮上的信息,很容易传入大脑。手指在头皮上按摩,能轻柔地刺激头皮上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使大脑皮质的思维功能增强。当人们遇到某些问题想不到良策时,常...
风湿腰痛是由于腰部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血脉痹阻,运动不畅,从而引起腰部酸胀疼痛、麻木不仁等临床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疲劳、受寒和潮湿有关,如久居湿地,劳累后冲风冒雨,不及时更换湿衣,夏秋季节睡...
在长时间的连续工作,或突然受精神刺激,或长期焦虚,或饥饿和饱食后用脑等都可引起大脑疲劳,常表现为头昏、脑胀、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发现这些情况首先要摆脱造成脑疲劳的原因,然后做自我保健按摩。其方法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不舒服的时候,这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疼痛处按揉,或者让人捶打。说也奇怪,有时在按揉捶打之后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这里面包含着中医学最基本的病理学说。中医针灸学认为,...
摩腹,被古代养生家称谓摩生门、摩脐腹,它是饮食调理保健的重要环节之一。《寿世保元》说:“食后常以手摩腹数百遍,仰面呵气数百口,趑趄缓行数百步,谓之消化”;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