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据初疮的位置,皮损红肿、疼痛的轻重,肉芽肿的大小以及溃疡的深浅,结合溃疡表面有无脓血及全身情况,再根据舌脉情况进行辨证。一般讲初疮多为湿热夹毒,腹股沟假性横痃则夹痰热积聚,肉芽肿多为瘀血内阻,后期多伴有肝肾阴虚。

  湿热夹毒证腹股沟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湿热夹毒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生殖器发生丘疹及皮下结节,可有疼痛,很快表面发生糜烂形成溃疡,有渗液可伴有发热、纳差,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这是由于湿热夹毒侵袭肝脉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常用方药为二妙散合五味消毒饮:

  黄柏10g 苍术10g 薏苡仁30g 车前子10g 土茯苓30g 蒲公英30g 野菊花10g 天葵子10g 地丁草10g

  方中以黄柏、苍术为主药清热燥湿,薏苡仁、车前子配合主药清热利湿,土茯苓、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地丁草清热解毒。湿热重者,可加入龙胆草10g;毒热重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夹痰热者,加入川贝母10g。

  痰毒积聚证腹股沟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痰毒积聚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腹股沟假性横痃形成,皮核相连,有的结核之间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移,自觉疼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滑。这是由于痰毒积聚,气血瘀滞而成。治疗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常用方药为五神汤合消瘰丸加减:

  金银花10g 连翘10g 黄柏10g 泽泻10g 茯苓20g 玄参20g 煅牡蛎30g(先煎) 浙贝母10g 香附10g 陈皮10g 白僵蚕10g 青皮10g 法半夏10g 甘草6g

  方中金银花、连翘、黄柏为主药,清热解毒;泽泻、茯苓健脾利湿;玄参、 煅牡蛎、浙贝母软坚散结;香附、陈皮、白僵蚕、青皮、法半夏、甘草均配合主药理气、化痰。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如毒热重者,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阴虚者,加入生地、沙参各10g;肝火旺者,加入黄芩、青黛各10g。

  气血瘀滞证腹股沟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气血瘀滞证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常伴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这是由于气血瘀阻,与毒热、痰饮相搏,故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气血瘀阻故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亦为气血瘀阻之候。由于气血瘀阻,血瘀则气血不生,故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亦为气血瘀阻之候。治疗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常用药物为血府逐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10g 桔梗10g 牛膝10g 野菊花20g 天葵子30g 玄参20g 蒲公英30g 赤芍10g 甘草10g

  方中以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桔梗、牛膝调和气血,调理气机;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清热解毒;玄参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肉芽肿质地硬者,可加入穿山甲10g ,地龙10g;疼痛明显者,可加入三七粉、莪术各适量。

  肝肾不足证腹股沟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肝肾不足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肉芽肿及溃疡破溃,日久不愈,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由于肝肾不足,虚火内炽,故皮核破溃。日久不愈,肝肾不足则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肝肾不足之候。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药物为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10g 山萸10g 山药10g 泽泻10g 茯苓10g 丹皮10g 麦冬10g 沙参10g 地骨皮10g 陈皮10g 甘草10g

  方中熟地黄、山萸、山药为主药,滋补肝肾之阴;泽泻、茯苓、丹皮配合主药,泻其有余;麦冬、沙参、地骨皮清泻虚热;陈皮、甘草调和脾胃。如肉芽肿质地硬者,加入穿山甲10g ,鳖甲20g;有毒热者,加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

(实习)

  腹股沟肉芽肿,又叫热带腹股沟肉芽肿、第五性病,腹股沟肉芽肿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容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同。本病的病原体是肉芽肿荚膜杆菌,可引起外生殖器等处皮肤及粘膜发炎并形成溃疡,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腹股沟肉芽肿主要通过***传染,但也可通过接触和阴虱传染。

  感染肉芽肿荚膜杆菌后,经过10-40天的潜伏期,就会出现症状,病损多发生在外生殖器、会阴、肛门、腹股沟等处,尤以多毛部位最易发生。最初是发硬的皮疹、结节和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流出很臭的脓液。溃疡不断扩大加深,使外生殖器受到严重破坏,甚至造成生殖功能残疾。本病有3个明显特点:一是病损附近的淋巴结不肿大;二是虽发生溃疡但不引起疼痛;三是溃疡表面呈牛肉红色,边缘卷起来呈堤状,高出表面,与周围分界清楚。

  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迁延性疾病,如不医治或治疗不当,可长达10~20年不愈。

(实习)

  中医根据初疮的位置,皮损红肿、疼痛的轻重,肉芽肿的大小以及溃疡的深浅,结合溃疡表面有无脓血及全身情况,再根据舌脉情况进行辨证。一般讲初疮多为湿热夹毒,腹股沟假性横痃则夹痰热积聚,肉芽肿多为瘀血内阻,后期多伴有肝肾阴虚。

  湿热夹毒证 可见生殖器发生丘疹及皮下结节,可有疼痛,很快表面发生糜烂形成溃疡,有渗液可伴有发热、纳差,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这是由于湿热夹毒侵袭肝脉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常用方药为二妙散合五味消毒饮。

  痰毒积聚证 可见于腹股沟假性横痃形成,皮核相连,有的结核之间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移,自觉疼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滑。这是由于痰毒积聚,气血瘀滞而成。治疗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常用方药为五神汤合消瘰丸加减。

  气血瘀滞证 可见于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常伴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这是由于气血瘀阻,与毒热、痰饮相搏,故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气血瘀阻故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亦为气血瘀阻之候。由于气血瘀阻,血瘀则气血不生,故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亦为气血瘀阻之候。治疗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常用药物为血府逐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肝肾不足证 可见于肉芽肿及溃疡破溃,日久不愈,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由于肝肾不足,虚火内炽,故皮核破溃。日久不愈,肝肾不足则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肝肾不足之候。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药物为六味地黄丸加减。

(实习)

  病原体为肉芽肿荚膜杆菌,又称为杜诺凡菌,是不能活动的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无芽胞,长约0.5微米~0.7微米,组织涂片可见细菌在肉芽肿损害的单核细胞内,为一卵圆形的小体(Donovan小体),称细胞载体。

  腹股沟肉芽肿的西医病因一:

  此菌即在小体的空泡中繁殖,有时在多形核白细胞和荣细胞内的多个病灶中再繁殖,每个病灶含有20~30个小体,成熟后的细胞破裂释放到组织内。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肠道细菌具有共同的噬菌体。因此,人们认为可通过粪便污染环境来传播,男性同性恋病人通过肛交而传染。此菌能在受精卵的卵黄培养基上生长。

  腹股沟肉芽肿的西医病因二:

  从活动性损害的边缘取材,可见表皮由棘层肥厚到假性上皮瘤样增生,中心区域可有萎缩和溃疡形成,在棘层肥厚区域可见到多形核白细胞外移和小脓肿形成。在真皮上部显示弥漫性和高密度的细胞浸润、水肿,丰富的脉管及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浸润的细胞内含较多的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形成灶性的小脓肿,大量的组织细胞、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用姬姆萨染色,可见散在的大的单核吞噬细胞(组织细胞),胞浆内呈多囊分隔空泡状,其中有1~20个直径1微米~2微米卵圆形小体,即杜诺凡小体。

(实习)

  腹股沟肉芽肿病原为肉芽肿荚膜杆菌,又称肉芽肿性多诺万氏菌。本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潜伏期为2~30天。损害部位8O%在生殖器(包皮、龟头、阴唇),初为单个或多个皮下结节,与皮肤粘膜粘连,破溃形成溃疡引起肉芽肿,表面清洁,有鲜红肉芽,境界清楚,不痛,8O%肉芽肿呈增生性肉芽组织,但较软,牛肉色,易出血。基底干燥或湿润,上有膜样渗出物,轻度压痛。

  边缘下垂呈卷边状。因自行扩大和自行接种,溃疡变大,有卫星损害,无色素改变。原发疹与卫星疹可融合成斑块性肉芽肿。边缘呈弧形。局部淋巴腺常肿大。但通过血液和淋巴,可延及眼、面、唇、喉、胸、骨、内生殖器,也累及腹股沟、会阴和肝脏。分泌物臭。淋巴腺不受累,但可因继发感染而肿大。

  久之溃疡边缘外翻,溃疡面有上皮疤痕形成,可引起巨大疤痕及橡皮肿。可出血,不治疗可延续1O~2O年不愈,并易发癌肿。原发于腹股沟处者常先为皮下结节,继而肉芽肿形成称假性横病,(易误为淋巴腺病),破溃形成溃疡。侵蚀生殖器、肛门,形成层管,色素脱失,假性橡皮肿。

(责任)

  全身治疗

  1. 四环素500mg,口服,每日4次。

  2. 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

  3. 复方新诺明2片,口服,每日2次。

  4. 链霉素1.0g,肌注,每日2次,总量20.0g。

  5. 庆大霉素16万U,肌注,每日1次。

  6. 氨苄青霉素0.5g,口服,每日4次。有时有效,但是需要服用较长时间,至少12周以上。

  7. 氯霉素0.5g,口服,每8小时1次。因其可发生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受到限制,但价格便宜,疗效好是其优点。

(责任)

  一、心理护理在治病过程中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性病患者,其情绪状态与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位患者都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得到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因此,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减轻病人紧张心理与陌生感,消除病人恐惧与焦虑,要以诚相待,不能有鄙视心理,更不能厌恶、嘲笑,应启发病人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自然与之沟通交流,消除病人自卑心理,主动关心病人,用行动、语言让其感到温暖,在治疗期间向病人讲解有关性疾病的知识,即能帮助病人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摆脱杂念,专心治病,树立战胜疾症的信心,又能使病人坚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患者保守医密,做好健康教育,做病人信赖的人。

  二、用药的护理因为治疗性病需联合用药,常用喹诺酮、阿奇霉素一类的药物,而此类药物易出现副作用或毒性反应,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易出现失眠、焦虑、多梦,胃肠道的反应恶心、呕吐,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出现较多,最常见也是最严重不良反应是伪膜性肠炎,轻者停用抗菌药后即可恢复,中重度患者应酌情补充液体电解质。

  因此,护士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配5禁忌.用药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输液前嘱病人进食,输液速度要慢,按照药物说明要求,此类药物化学结构易发生改变,为了保证药物化学结构的稳定性给药物套上黑色袋子进行避光,用药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熟练掌握出现输液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及抢救,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通知医生。

  三、治疗中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海鲜、牛羊肉,忌饮酒,多吃易消化吸收的清淡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已引起前列腺炎者绝对禁酒,少吸烟,多饮水,多排尿,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忌同房,如配偶也有性病应同时治疗。

(责任)

  腹股沟肉芽肿多发生在青年人,偶尔可见于老人,潜伏期天2至3个月。损害主要发生在会阴、外生殖器、肛门及肛门周围,也可以发生在子宫颈、尿道、口唇或咽喉粘膜上,只有少数病人损害发生于躯干或四肢。

  皮肤损害可以分为结节型、溃疡增殖型、肥厚型及瘢痕型。

  初期损害是坚硬的丘疹或结节,称为结节型。当结节逐渐增殖,表皮破溃,形成边缘清楚的红色溃疡,溃疡表面可以继发感染,分泌恶臭的浆液性脓液,溃疡表面的肉芽组织呈污灰色,病损向周围扩展,可在溃疡周围发生许多“卫星”溃疡,溃疡一般无疼痛,附近淋巴结往往也无肿大,损害可继续增殖高起,呈乳头瘤样增殖,表面有臭味,此称为溃疡增殖型。

  当病损继续发展到后期时,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有时可导致生殖器淋巴管阻塞,而引起外生殖器的假性橡皮肿。有少数病人可合并腹股沟淋巴结炎。病原体可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播散,侵犯内脏器官,血行播散多发生于妊娠后的妇女。

(责任)

  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

  常用方药为二妙散合五味消毒饮:

  黄柏10g 苍术10g 薏苡仁30g 车前子10g 土茯苓30g 蒲公英30g 野菊花10g 天葵子10g 地丁草10g。

  方中以黄柏、苍术为主药清热燥湿,薏苡仁、车前子配合主药清热利湿,土茯苓、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地丁草清热解毒。湿热重者,可加入龙胆草10g;毒热重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夹痰热者,加入川贝母10g。

  肝肾不足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肉芽肿及溃疡破溃,日久不愈,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由于肝肾不足,虚火内炽,故皮核破溃。日久不愈,肝肾不足则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肝肾不足之候。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药物为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10g 山萸10g 山药10g 泽泻10g 茯苓10g 丹皮10g 麦冬10g 沙参10g 地骨皮10g 陈皮10g 甘草10g

  方中熟地黄、山萸、山药为主药,滋补肝肾之阴;泽泻、茯苓、丹皮配合主药,泻其有余;麦冬、沙参、地骨皮清泻虚热;陈皮、甘草调和脾胃。如肉芽肿质地硬者,加入穿山甲10g ,鳖甲20g;有毒热者,加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

  痰毒积聚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腹股沟假性横痃形成,皮核相连,有的结核之间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移,自觉疼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滑。这是由于痰毒积聚,气血瘀滞而成。

  治疗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常用方药为五神汤合消瘰丸加减:

  金银花10g 连翘10g 黄柏10g 泽泻10g 茯苓20g 玄参20g 煅牡蛎30g(先煎) 浙贝母10g 香附10g 陈皮10g 白僵蚕10g 青皮10g 法半夏10g 甘草6g。

  方中金银花、连翘、黄柏为主药,清热解毒;泽泻、茯苓健脾利湿;玄参、煅牡蛎、浙贝母软坚散结;香附、陈皮、白僵蚕、青皮、法半夏、甘草均配合主药理气、化痰。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如毒热重者,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阴虚者,加入生地、沙参各10g;肝火旺者,加入黄芩、青黛各10g。

  气血瘀滞证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常伴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

  这是由于气血瘀阻,与毒热、痰饮相搏,故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气血瘀阻故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亦为气血瘀阻之候。由于气血瘀阻,血瘀则气血不生,故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亦为气血瘀阻之候。

  治疗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常用药物为血府逐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10g 桔梗10g 牛膝10g 野菊花20g 天葵子30g 玄参20g 蒲公英30g 赤芍10g 甘草10g。

  方中以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桔梗、牛膝调和气血,调理气机;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清热解毒;玄参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肉芽肿质地硬者,可加入穿山甲10g ,地龙10g;疼痛明显者,可加入三七粉、莪术各适量。

 

(责任)

  中医根据初疮的位置,皮损红肿、疼痛的轻重,肉芽肿的大小以及溃疡的深浅,结合溃疡表面有无脓血及全身情况,再根据舌脉情况进行辨证。一般讲初疮多为湿热夹毒,腹股沟假性横痃则夹痰热积聚,肉芽肿多为瘀血内阻,后期多伴有肝肾阴虚。

  本病的病原体是肉芽肿荚膜杆菌,可引起外生殖器等处皮肤及粘膜发炎并形成溃疡,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腹股沟肉芽肿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但也可通过接触和阴虱传染。

  感染肉芽肿荚膜杆菌后,经过10-40天的潜伏期,就会出现症状,病损多发生在外生殖器、会阴、肛门、腹股沟等处,尤以多毛部位最易发生。最初是发硬的皮疹、结节和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流出很臭的脓液。溃疡不断扩大加深,使外生殖器受到严重破坏,甚至造成生殖功能残疾。本病有3个明显特点:一是病损附近的淋巴结不肿大;二是虽发生溃疡但不引起疼痛;三是溃疡表面呈牛肉红色,边缘卷起来呈堤状,高出表面,与周围分界清楚。

  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迁延性疾病,如不医治或治疗不当,可长达10~20年不愈。

  病原体为肉芽肿荚膜杆菌,又称为杜诺凡菌,是不能活动的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无芽胞,长约0.5微米~0.7微米,组织涂片可见细菌在肉芽肿损害的单核细胞内,为一卵圆形的小体(Donovan小体),称细胞载体。此菌即在小体的空泡中繁殖,有时在多形核白细胞和荣细胞内的多个病灶中再繁殖,每个病灶含有20~30个小体,成熟后的细胞破裂释放到组织内。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肠道细菌具有共同的噬菌体。因此,人们认为可通过粪便污染环境来传播,男性同性恋病人通过肛交而传染。此菌能在受精卵的卵黄培养基上生长。

  从活动性损害的边缘取材,可见表皮由棘层肥厚到假性上皮瘤样增生,中心区域可有萎缩和溃疡形成,在棘层肥厚区域可见到多形核白细胞外移和小脓肿形成。在真皮上部显示弥漫性和高密度的细胞浸润、水肿,丰富的脉管及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浸润的细胞内含较多的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形成灶性的小脓肿,大量的组织细胞、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用姬姆萨染色,可见散在的大的单核吞噬细胞(组织细胞),胞浆内呈多囊分隔空泡状,其中有1~20个直径1微米~2微米卵圆形小体,即杜诺凡小体。

(责任)

  一般讲初疮多为湿热夹毒,腹股沟假性横痃则夹痰热积聚,肉芽肿多为瘀血内阻,后期多伴有肝肾阴虚。

  湿热夹毒证腹股沟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湿热夹毒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生殖器发生丘疹及皮下结节,可有疼痛,很快表面发生糜烂形成溃疡,有渗液可伴有发热、纳差,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这是由于湿热夹毒侵袭肝脉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常用方药为二妙散合五味消毒饮:

  黄柏10g 苍术10g 薏苡仁30g 车前子10g 土茯苓30g 蒲公英30g 野菊花10g 天葵子10g 地丁草10g

  方中以黄柏、苍术为主药清热燥湿,薏苡仁、车前子配合主药清热利湿,土茯苓、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地丁草清热解毒。湿热重者,可加入龙胆草10g;毒热重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夹痰热者,加入川贝母10g。

  痰毒积聚证腹股沟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痰毒积聚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腹股沟假性横痃形成,皮核相连,有的结核之间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移,自觉疼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滑。这是由于痰毒积聚,气血瘀滞而成。治疗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常用方药为五神汤合消瘰丸加减:

  金银花10g 连翘10g 黄柏10g 泽泻10g 茯苓20g 玄参20g 煅牡蛎30g(先煎) 浙贝母10g 香附10g 陈皮10g 白僵蚕10g 青皮10g 法半夏10g 甘草6g

  方中金银花、连翘、黄柏为主药,清热解毒;泽泻、茯苓健脾利湿;玄参、 煅牡蛎、浙贝母软坚散结;香附、陈皮、白僵蚕、青皮、法半夏、甘草均配合主药理气、化痰。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如毒热重者,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阴虚者,加入生地、沙参各10g;肝火旺者,加入黄芩、青黛各10g。

  气血瘀滞证腹股沟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气血瘀滞证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常伴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这是由于气血瘀阻,与毒热、痰饮相搏,故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气血瘀阻故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亦为气血瘀阻之候。由于气血瘀阻,血瘀则气血不生,故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亦为气血瘀阻之候。治疗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常用药物为血府逐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10g 桔梗10g 牛膝10g 野菊花20g 天葵子30g 玄参20g 蒲公英30g 赤芍10g 甘草10g

  方中以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桔梗、牛膝调和气血,调理气机;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清热解毒;玄参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肉芽肿质地硬者,可加入穿山甲10g ,地龙10g;疼痛明显者,可加入三七粉、莪术各适量。

  肝肾不足证腹股沟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治疗?

  肝肾不足证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见于肉芽肿及溃疡破溃,日久不愈,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由于肝肾不足,虚火内炽,故皮核破溃。日久不愈,肝肾不足则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肝肾不足之候。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药物为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10g 山萸10g 山药10g 泽泻10g 茯苓10g 丹皮10g 麦冬10g 沙参10g 地骨皮10g 陈皮10g 甘草10g

  方中熟地黄、山萸、山药为主药,滋补肝肾之阴;泽泻、茯苓、丹皮配合主药,泻其有余;麦冬、沙参、地骨皮清泻虚热;陈皮、甘草调和脾胃。如肉芽肿质地硬者,加入穿山甲10g ,鳖甲20g;有毒热者,加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

 

(责任)

  腹股沟肉芽肿的潜伏期一般在8~30天,其临床表现如下:

  1、初疮 初为单个或多个的皮下结节,侵蚀形成界限清楚的肉红色溃疡,流出臭的分泌物。

  2、溃疡及肉芽肿 溃疡逐渐增大形成牛肉红色的肉芽组织,触之易出血,但无疼痛,皮损边缘高起呈滚卷状肉芽肿。由于自身接种可播散呈卫星状损害。

  3、发病部位 男性多发于包皮、阴茎体、龟头、冠状沟和系带处,女性则发生于小阴唇、阴唇系带以及大阴唇等处。约6%的病例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播散至其他部位,如面部、口腔、颊、胸部。

  4、假性横痃及预后 有时淋巴结受累,但腹股沟皮下损害并无淋巴结受累,因此称为假性横痃。它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肉芽性溃疡,数年不愈,溃疡增大变深,可导致生殖器、尿道、肛门的残缺不全,常因疤痕形成引起淋巴管阻塞造成外生殖器假性象皮肿、持久性瘘管、肥大性疤痕和色素脱失。

  依据以下几点可作出诊断:

  (1)有不洁性交史。

  (2)生殖器及附近有散发臭味、界限清楚、边缘滚卷高起、中心呈牛肉红色、触之易出血的增生性肉芽肿溃疡性损害。

  (3)无疼痛,有卫星状小溃疡。

  (4)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试验可作出诊断。


  图 注:此图为病人皮疹捏取的小颗粒样物放于两玻片中压片而成。用亚甲蓝染色,低倍镜(10×10)下见圆形、椭圆形软疣小体。


  图 注:传染性软疣 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4×10表皮棘细胞层增厚,表皮突增生肥大、呈多数梨形小叶,表皮细胞浆内由包涵体占据,该包涵体即软疣小体。


  图 注:此为上图中一个皮疹的放大像,呈豆大、黄褐色、蜡样光泽、中心有脐窝的皮损,境界清楚,为典型的传染性软疣。


  图 注:腰背部皮肤散在分布米粒大的皮肤色丘疹,中央有脐凹。其间杂有红色及中间结痂的丘疹为搔抓刺激所致。

(责任)


  在20年以前,传染性软疣发病率不高,多见于儿童。近10多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成人患者增多。有一些软疣发生于外阴部、耻骨区、腹股沟的病人,常常满怀疑虑地问:传染性软疣是性病吗?

  该病的病原是软疣病毒,属痘类病毒。传染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接触传染,通过被患者污染的公共浴池、游泳池、宾馆饭店、幼儿园的公用毛巾、浴具等。另有一部分病人是通过性接触传染,可见于夫妻双方、性伴侣,他们同时或先后发病,所以对这些人来说,是属性病。故此,西方有的国家将该病列入性传播疾病的范畴。但对于儿童及并非性接触途径而发病的人来说,不能视为性病。然而,无论哪种方式染上的传染性软疣,皮疹的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

  传染性软疣的潜伏期为14~50天。初起时皮损为半球形粟米大的丘疹,逐渐增长到绿豆、豌豆大,表面呈蜡样光泽或灰白色,中央凹陷如脐窝,质地由坚韧渐变软,顶端挑破后可挤出小颗粒状白色乳酪样物质,称软疣小体。传染性软疣可以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儿童及非性接触感染的成人以颈、背、面部、四肢、臀部多见,经性接触传染者好发于生殖器部位、耻骨、大腿内侧,同性恋者好发于肛周。软疣的数目少则3~5个,多则数十个,散在分布而不融合、微痒,通过搔抓可自身播种,即沿着搔抓处及周围产生更多新的软疣。病程慢性,短则2~3月,长则2~3年,的6~9个月可自行消退,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了免疫抑制剂以及皮质激素时,皮疹可泛发。

  传染性软疣以局部治疗为主。最简单的方法是消毒后将其挑破,挤出或挑出皮损中央的白色软疣小体,或用镊子夹住疣体将其拔除,然后涂2%的碘酒,并稍加压迫止血。也可用电灼法去除。数目多的宜分批治疗或加用抗病毒的口服或注射剂,外搽阿昔洛韦膏、干扰素、疣必治等也有一定疗效。最近,英国杂志上介绍用10%的氢氧化钾溶液搽软疣,32例儿童患者在搽药30天后软疣消退,认为这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及非侵入性的替代疗法。如果病人的免疫力低下或皮疹泛发,还需使用促使免疫功能增强的药物。

  中药治疗传染性软疣以平肝解毒为主,可用去疣汤(熟地、白芍、首乌、生苡仁、板蓝根、大青叶、红花、桃仁等煎服)加减,同时用板蓝根、大青叶、野菊花、白藓皮等适量煎水外洗。

  注意卫生、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不与患者共用衣物,对于预防该病有一定的作用。

性病图片专辑
  梅毒图片
  软下疳图片
  尖锐湿疣图片
  淋病图片
  阴虱病图片
  生殖器疱疹图片
  软疣图片
  非淋菌性尿道炎图片

  • 性病症状图片大全
  • 生殖器疱疹背后的癌症隐患
  • 专题策划:性病预防全攻略
  • 专访:梅毒是一很好的演员
  • 与性病患者接吻会传染性病吗
  • 性病预防:性行为后的挽救
  • 识别阴茎上的性病表征
  • 女人得性病有何特征?
  • 梅毒的简单自测方法
  • 性病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更多性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性病科门户

(实习)

  夏天到了,小张买了一条搓澡巾,洗澡时使劲搓皮肤,认为这样既可缓解肌肤的疲劳,又能彻底洗掉皮肤上的脏垢。然而,最近她发觉身上出现了小“红点”。她到医院皮肤科检查后,被确诊为病毒性软疣。

  很多人喜欢在洗澡时用搓澡巾用力擦洗皮肤,认为这样才能洗掉皮肤上的脏垢,并视之为讲卫生的好习惯。其实,从皮肤的生理角度来看,不仅不讲卫生,而且对皮肤有害。皮肤的最外层是表皮层,表皮层的最外层是角质层,它是皮肤直接和外界各种有害物接触的第一道防线。皮肤不但对外界的摩擦、牵拉、挤压、冲撞等有一定缓冲能力,对紫外线、磁力线及放射线等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和部分遮挡能力,还是人体防止微生物和寄生虫侵入的第一道屏障。

  搓澡巾质硬而粗糙的表面直接损伤皮肤,如果洗澡时用搓澡巾用力搓洗皮肤,会使角质层受损,甚至会造成皮下出血。皮肤的卫士受损了,机体很容易遭受外界环境中的种种损害,而长期下来也容易加速皮肤的老化,保护作用减弱。其次,使用搓澡巾,还可传播一些皮肤传染病。传染性软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是由传染性软疣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传染病。正常的皮肤表面有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形成的酸性保护膜,以及角质层的保护,病毒不易侵入。当皮肤的保护作用减弱或有微小缺损时,病毒就钻入皮肤引起一个瘙痒的丘疹。这些丘疹内有病毒存在,一旦被抓破或搓破,病毒就会传播开来,引起更多的皮疹。据调查,使用搓澡巾的人患这种病的机会要比不使用的人高4至10倍。所以不提倡用搓澡巾洗澡。

性病图片专辑
  梅毒图片
  软下疳图片
  尖锐湿疣图片
  淋病图片
  阴虱病图片
  生殖器疱疹图片
  软疣图片
  非淋菌性尿道炎图片

  • 性病症状图片大全
  • 生殖器疱疹背后的癌症隐患
  • 专题策划:性病预防全攻略
  • 专访:梅毒是一很好的演员
  • 与性病患者接吻会传染性病吗
  • 性病预防:性行为后的挽救
  • 识别阴茎上的性病表征
  • 女人得性病有何特征?
  • 梅毒的简单自测方法
  • 性病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更多性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性病科门户

(实习)

  (1)在无菌条件下,挑破传染性软疣的顶端,可见到乳酪样的软疣小体,然后用镊子轻轻挤出。或直接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其拔出,而后涂2%-2.5%碘酊,压迫止血即可。数目多者,皮损消毒后,将软疣刺破,涂以5%-10%碘酊,每日1次,可在7天内干涸脱落。

  (2)酞丁安霜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以之涂于疣体表面,每日2~3次,连用3周。如疗程结束后软疣仍不能消除,要刮除或拔出。

  (3)1%的5-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每日2~3次,连用2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少许,直接点于疣体的顶端。

  (4)0.1%的维生素A酸溶液外用,每日2次,连用2周。要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5)70%苯酚酒精局部外用,用吸有药液的小针管,对准皮损逐个点药,点于疣体中央。一般一个疣体点2次即可,10天后皮损可自行脱落。

  (6)液氮冷冻,用冷冻器将液氮喷于疣体表面,解熔3次即可。一般1周后疣体脱落。

  (7)灭菌竹签蘸少许浓来苏水直接点涂软疣表面。较大皮疹,夹出软疣小体再行治疗。10天后复点一次。

  (8)99%冰乙酸15ml加入20g食用面粉中,拌匀成糊状,外涂于疣体。

  一般不需全身用药。若皮疹过多可采用以下办法:

  1、抗病毒:①病毒唑0.2,日2次肌注;②聚肌胞2mg,隔日1次肌注;③病毒灵0.2,甲氰咪胍0.2,口服每日3次。

  2、促进免疫:左旋咪唑50mg,1日3次口服,连用3天,间歇11天。

(实习)

  每次选用10克薏米煮成粥,一天分三次喝完。曹女士说,薏米粥味道稍有点儿难闻,但是服用此粥可以排湿毒,对身体大有好处。曹女士当时服用此粥不到半个月,传染性软疣就痊愈了,而且没有至今复发过。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很难根治的皮肤病,不少患友们为此伤透了脑筋。西工区的曹女士给患友们提供了一个小偏方,大家不妨试一下。

  10年前,曹女士身上出了许多小疙瘩,从脖子周围一直延伸到乳房,又红又痒,十分难受,一不小心就会抓破皮肤。尤其是到了春天,曹女士不敢穿低领衣服,更不敢去试穿衣服,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她。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这是传染性软疣。曹女士到药店购买了许多内服的药物和外用的药膏,可症状总是反复出现。有一次,曹女士到医院,医生拿着镊子往外拔这些软疣,把她疼得龇牙咧嘴,她以为传染性软疣从此就可治愈,可是,罪没少受,那些小疙瘩又出现了。

  就在曹女士快绝望的时候,一位邻居告诉她,到药店或超市购买一些薏米,吃些薏米粥就能治疗传染性软疣。

  具体方法是每次选用10克薏米煮成粥,一天分三次喝完。曹女士说,薏米粥味道稍有点儿难闻,但是服用此粥可以排湿毒,对身体大有好处。曹女士当时服用此粥不到半个月,传染性软疣就痊愈了,而且没有至今复发过。

(实习)

  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特点

  (1)本病的潜伏期是2~3周,接触传染性软疣的患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即可发病。

  (2)以性传播者发病初起多局限于会阴、小腹、肛门、腹股沟、乳房等处,然后全身播散。损害数目多少不等,散在不融合处。

  (3)皮损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淡红、灰白、珍珠色或正常皮色。

  (4)在软疣顶端中央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此称为“软疣小体”,这是本病的特征性损害。

  (5)少数患者其损害偶尔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此称为“角化性传染性软疣”。损害有时可长大到10~15mm,此种巨大的损害多为单发,常常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反应。

  (6)一般经过6~9个月即可消退,但也可持续3~4年,甚至个别皮损可持续5年以上。病程与数目无关,愈后不留疤痕。

  (7)有的病人在发病几个月以后,在某些皮损四周出现斑片状湿疹样损害。若眼睑或其附近有皮损时,可引起慢性结膜炎,软疣消退后,此种湿疹或结膜炎可自然消退。

  (8)自觉轻度瘙痒,可由于搔抓等原因引起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样损害,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肾炎等。

  鉴别诊断:

  1、水痘:透明清亮的水庖,周边有红晕,顶端无脐窝,皮疹分批发生。

  2、多发性角化棘皮瘤:青年男性多见,有家族史,质坚硬,消退后留轻度萎缩性疤痕。

  西医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局部治疗:

  (1)在无菌条件下,挑破传染性软疣的顶端,可见到乳酪样的软疣小体,然后用镊子轻轻挤出。或直接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其拔出,而后涂2%-2.5%碘酊,压迫止血即可。数目多者,皮损消毒后,将软疣刺破,涂以5%-10%碘酊,每日1次,可在7天内干涸脱落。

  (2)酞丁安霜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以之涂于疣体表面,每日2~3次,连用3周。如疗程结束后软疣仍不能消除,要刮除或拔出。

  (3)1%的5-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每日2~3次,连用2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少许,直接点于疣体的顶端。

  (4)0.1%的维生素A酸溶液外用,每日2次,连用2周。要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5)70%苯酚酒精局部外用,用吸有药液的小针管,对准皮损逐个点药,点于疣体中央。一般一个疣体点2次即可,10天后皮损可自行脱落。

  (6)液氮冷冻,用冷冻器将液氮喷于疣体表面,解熔3次即可。一般1周后疣体脱落。

  (7)灭菌竹签蘸少许浓来苏水直接点涂软疣表面。较大皮疹,夹出软疣小体再行治疗。10天后复点一次。

  (8)99%冰乙酸15ml加入20g食用面粉中,拌匀成糊状,外涂于疣体。

  一般不需全身用药。若皮疹过多可采用以下办法:

  1、抗病毒:①病毒唑0.2,日2次肌注;②聚肌胞2mg,隔日1次肌注;③病毒灵0.2,甲氰咪胍0.2,口服每日3次。

  2、促进免疫:左旋咪唑50mg,1日3次口服,连用3天,间歇11天。

  中医的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1)取雄黄少许,兑入白酒中,涂于疣体表面。每日1次,连用5天。

  (2)百部酊。百部30g兑入75%的酒精100mL中浸泡1周后,用其液涂于疣体表面。每日2次,连用10天。

  (3)红花30g,补骨脂10g,干姜10g,吴萸15g,樟脑10g,生半夏30g;用75%的酒精1000mL 浸泡1周,滤渣后即可外用于患处。每日2次,连用10天。

  (4)马齿苋30g,苍术10g,蜂房10g,苦参10g,雄黄10g;水煎液待温,擦洗患处。这种方法适宜于皮损泛发有瘙痒者,或继发湿疹化者。

  (5)鸦胆子40g,连壳打碎,然后装瓶加入80mL水,煮沸,取液40mL。用时以棉签点于疣体上。

  (6)板蓝根30g,芒硝10g,红花10g,生薏仁30g,马齿苋30g,水煎服。本方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对于皮损泛发者特别实用。

  (7)马齿苋30g,蒲公英30g,水煎洗浴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防护传染性软疣

  (1)杜绝不洁性交和其他性乱。

  (2)洁具不混用。洗澡勿用搓澡巾搓澡,以免损伤皮肤,引起病毒的感染。

  (3)患病后衣服要煮沸消毒。

  (4)患病后禁止抓搔,以免抓破感染和传染。

(实习)

  西医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有用1%的5-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每日2~3次,连用2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少许,直接点于疣体的顶端等等。

  西医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1)1%的5-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每日2~3次,连用2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少许,直接点于疣体的顶端。

  (2)70%苯酚酒精局部外用,用吸有药液的小针管,对准皮损逐个点药,点于疣体中央。一般一个疣体点2次即可,10天后皮损可自行脱落。

  (3)酞丁安霜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以之涂于疣体表面,每日2~3次,连用3周。如疗程结束后软疣仍不能消除,要刮除或拔出。

  (4)0.1%的维生素A酸溶液外用,每日2次,连用2周。要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5)在无菌条件下,挑破传染性软疣的顶端,可见到乳酪样的软疣小体,然后用镊子轻轻挤出。或直接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其拔出,而后涂2%碘酊,压迫止血即可。

  (6)液氮冷冻,用冷冻器将液氮喷于疣体表面,解熔3次即可。一般1周后疣体脱落。

(实习)

  每次选用10克薏米煮成粥,一天分三次喝完。某女士说,薏米粥味道稍有点儿难闻,但是服用此粥可以排湿毒,对身体大有好处。某女士当时服用此粥不到半个月,传染性软疣就痊愈了,而且没有至今复发过。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很难根治的皮肤病,不少患友们为此伤透了脑筋。西工区的某女士给患友们提供了一个小偏方,大家不妨试一下。

  10年前,某女士身上出了许多小疙瘩,从脖子周围一直延伸到乳房,又红又痒,十分难受,一不小心就会抓破皮肤。尤其是到了春天,某女士不敢穿低领衣服,更不敢去试穿衣服,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她。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这是传染性软疣。某女士到药店购买了许多内服的药物和外用的药膏,可症状总是反复出现。有一次,某女士到医院,医生拿着镊子往外拔这些软疣,把她疼得龇牙咧嘴,她以为传染性软疣从此就可治愈,可是,罪没少受,那些小疙瘩又出现了。

  就在某女士快绝望的时候,一位邻居告诉她,到药店或超市购买一些薏米,吃些薏米粥就能治疗传染性软疣。

  具体方法是每次选用10克薏米煮成粥,一天分三次喝完。某女士说,薏米粥味道稍有点儿难闻,但是服用此粥可以排湿毒,对身体大有好处。某女士当时服用此粥不到半个月,传染性软疣就痊愈了,而且没有至今复发过。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