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住在太原坡子街20号的少女黛莉曾陆续收到巴金先生的7封亲笔信。黛莉是谁?还能找到她吗?为什么要去寻找黛莉?近日,著名纪实作家赵瑜创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揭秘70多年前,著名作家...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广东十三行”,今天几乎不为人知。但就是这个被忽视的商人群体,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惟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当时,这些中国商人被西方世界认为是18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所谓的“十三行...
毛泽东的一生,前后有10个儿女,除后来众所周知的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讷外,其余6个子女因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或长征途中先后不幸夭折或失落民间。而这6个孩子中,除毛岸龙是杨开慧所生外,其余5个孩子均为贺子珍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历经风雨沧桑。她蹒跚前行,迂回往复而自强不息,最终摸索出了让中国人民引以为傲、指引中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思想。在那些不堪回首的往昔岁月,也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党的高级领导:他热衷于权力...
1911年阳夏保卫战中,救死扶伤的中国赤十字会会长张竹君。
张竹君,1876年出生,广东番禹人。早年毕业于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后创办南福医院,开创国内妇女创办医院之先河。
武汉虽然在1926年才首次开展纪念“三八...
孙中山一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非常重视对新政权的建设,在制订实施新制度新政策、树立新风尚上,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他曾对来访者说:“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领导人之一,是抗日战争的著名将领。
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邓小平担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年底,担任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129师政委。
129师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是我国高等学府第一位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生导师。如今,已经从他的绛帐内走出了一批学养深厚的弟子,使书法艺术研究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
75岁的吴殿华最近走入公众视野,是缘于他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豪情付出。40多年前,他就曾是闻名全国的“红色医生”,为了救治患者,曾执意在自己身上取骨5块、割皮8块。
如今,记者走进吴老的世界,去感受一个全国劳模、离...
可能你熟悉他们的唱腔,也熟悉他们的扮相,但你肯定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养生秘诀。值此《生命时报》六周年之际,我们特为您奉献一场京剧大师们的“健康大戏”。
李慕良:活到老学到老
《海瑞罢官》、《赵氏孤儿...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最美的小菜是腌咸笋蘸芝麻酱,晚间和夫人共看部电影或集电视剧就是最愉快的夜生活。不是别人,这正是蒋介石晚年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普通人的很像,又和普通人的不一样。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最...
南非百岁飞人的保健之道
南非开普敦的豪特湾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又是前往海豹岛的出发港,相信会给来过这里的中国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不过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居住着一位在南非很有名...
1931年,家境殷实的郝秉忠就读于原绥远省第二中学(现包一中的前身),而父亲是铁路工程师的张秀英亦在该校读书,当时郝秉忠在6班,张秀英在7班,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相识。1932年春,郝秉忠告别家乡转入原北平弘达中学读书,住...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卫生部原部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名誉会长钱信忠;国际老龄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局副局长刘树...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学大师文怀沙的文章《尊重传统不等于开倒车》。文字浅白,言简意赅,引起热烈反响。有评论称赞此文再次体现了“百岁老人的年轻心脏”。
今年已98岁的文老,日前在接受《解放周末》独家...
茱萸是一味中药。茱萸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一般用于寒湿脚气、高血压、口疮、湿疹等病的治疗;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的治疗。那么重阳节...
耄耋之龄的贾老身体还挺硬朗,走路、上楼心不慌、气不喘,步履稳健。他每天都工作、读书十多个小时;每周还要外出开会或参加活动。去年,他曾应邀到广西、江苏、湖北、上海等地出差;又每每深入到县里、村上考察访问。见到...
瑞典对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首先是通过发放养老金来实行的。国家对于所有65岁和65岁以上的公民,以及享受互惠协定待遇的外侨,一律发给国民养老金,养老金随物价指数的升降相应调整。1984年,一个单身老人全年的养老金为1593...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
1653年12月16日,伦敦市政厅内挤满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头面人物。正中间的椅子上端坐一人,这人50岁上下,红红的脸膛,身穿黑色长袍,戴着宽金边的帽子,神态庄严。伦敦市长站了起来准备讲话,热闹的大厅立即肃静下来,只听他大声说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