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乾隆年间,安庆人高郎亭即率“三庆”戏班进京为乾隆皇帝演贺寿戏,此后,相率而至的有徽州盐商江鹤亭组织的“春台班”、徽(调)昆(剧)艺人合成的“四喜班”以及以徽剧演员为主的京城王府大班“和春班”,史称“四大徽班进...
  清朝弘历(乾隆)皇帝喜爱戏剧,每次到江南巡视,都要请江南各戏班到扬州演出。1790年是他的80大寿。为此特召当时的“二黄耆宿”高朗亭率三庆徽班和其他各种戏班来京演戏。演后留在北京进行民间演出,大受欢迎。便引来“四...
  大型现代豫剧《大爱无言》在省会公演以来,观众反响之热烈出乎预料。那么,这出戏到底好在哪里?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以下是戏剧教育工作者李焕霞的观后感。   摈弃了“话剧加唱”的弊端   《大爱无言》的成功归功于...
  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音乐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继承与发扬民族戏曲音乐的传统,去粗取精,丰富提高,使它放出新的光彩;一是如何表现新生活,塑造新人物。   四十多年来在戏曲音乐工作者、演员、乐师的共同努力下,对唱腔、唱...
  皮影戏,影戏的一种,是演员手持用兽皮雕刻并施以彩绘的人兽形,通过灯光照射在影幕上,随着丝弦锣鼓的伴奏,通过演员的控制使皮影且歌且舞,演出一幕幕悲欢离合故事的戏剧形式。它在我国流传的地域很广,除西藏、新疆以外各地...
  我从黄梅戏本戏的探源中,得出这样一个总的印象:即黄梅戏本戏的形成,对其影响最大的则是我省明代古剧青阳腔。   青阳腔是我省第一代声腔剧种,其影响遍及大江南北。尤其在赣东北、鄂东、皖西南这一三省交界的广大地...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其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   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
  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传统戏是经久不衰的一朵奇芭,其服饰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叹。下面仅举出一些传统戏中的服饰以作参考。   皇帽   ──戏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为剧中皇帝专用之...
  在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史上,马连良先生无疑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之所以如此说,并非是因为他只以一个伟大京剧表演家的成就足以彪炳后世;更重要的是,先生一生的沉浮荣辱,是百年来中国历史烙印在一个平凡的伟人身上真实的命...
  票友,最大的憾事就是穷尽一生的努力也不能把任何一出戏唱到接近自己理想的境界,因为没有那么多舞台实践的机会。唱戏不通过大量的实践是好不了的。以前常听陆光的周正荣老师及马维胜老师提及他们早年劳军演出,一出《...
  李多奎(1898~1974),原名万选,字子青,原籍河北省河间县。幼年进庆寿和科班学艺,先学老生。变声后曾学拉胡琴。嗓音转好后,经建议改习老旦。后拜以做工见长的老旦艺术家罗福山为师,正式改唱老旦,并经常向龚云甫请教。据记载,他...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上个世纪20年代,就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代表作有《红拂传》、《窦娥冤》、《文姬归汉》、《荒山泪》、《碧玉簪...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
  为弘扬灿烂悠久的民族艺术,传承中国戏曲文化,铭刻中国戏曲历史,由绍兴易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行,中国集币在线下属中华大铜章俱乐部总经销、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精心铸造的“中国戏曲文化系列――京剧大铜章”,自即日起发...
  一件新作品的诞生需要长时间的酝酿,其间不仅仅要满足客户的要求,设计师赋予作品的内涵才是它的灵魂。这种内涵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为只有这种莫可言状的因素会让人感动。在“中国戏曲文化系列-京剧大铜章”正面的...
  京剧不论是叙事,还是抒情,大多要通过富于韵律的唱念来表达。特别是唱,更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心。京剧的演唱吸收了徽、汉、昆及各种小戏的诸多营养,加以发展变化,愈加趋于规整、丰富和完善。有成就、有创造精神的京剧演...
  进入八、九十年代,戏曲音乐现代戏的创作转入了一个新阶段。剧坛不再有“像不像戏曲”的议论。这是因为戏剧的创作者已经懂得如何运用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去把握生活。按照王国维关于“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