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早春,我满17岁不久,便和同学熊汉民相邀,一起下放到了临澧县观山园艺场。
观山知青最多时100多人,主要从事柑橘嫁接、栽培和管理。知青点背靠大山,每一块地都是开山挖出来的。首先是砍树,再就是背树下山下,然后...
2008年3月19日下午,通过留在昆明的上海老知青毕海生的介绍,记者与朱克家约好在昆明著名的金马碧鸡坊广场见面。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步行街。下午5时30分,下班的高峰时分,行人川流不息。朱克家站在广场上,身...
37年前的今天,我省发出“上山下乡”的指示,无数青年开始最难忘的人生历程
1968年7月24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组织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动员广大毕业生下乡上山,到农村安家落户...
一九七六年春节过后,我被公社党委派到南王大队搞路线教育。那年,我刚满二十,浑身上下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青春朝气,加上人也谦和懂礼貌,见了长者,像婶子大娘、叔叔伯伯了等等,总是先称呼后搭话,就很讨村里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
1969年3月,马利利插队滨淮农场,不久成为连队小学的老师,带给农场孩子正规的教育。如今,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969年3月8日,我作为1968届初中毕业生,与1400多名扬州知青一起,浩浩荡荡开进了江苏生产建设...
表姐夏惠迪长眠在江西黎川这片红土地上已经整整三十三了,她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貌,她丰富的阅历幽默的谈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永远也抹不去。
每当和表妹表弟聚在一起时,总会...
1977年3月,北京。春寒料峭。
清晨,高亦兰坐上公交车,从清华园出发,到天安门上班。
已经4个月了,45岁的清华大学建筑系教师高亦兰,一直在毛主席纪念堂的施工现场忙碌着。
毛泽东逝世后不到一周,北京、天津、...
60年前,在延安整风的“抢救”运动中,事前没有任何一点迹象,莫名其妙地,我突遭边区政府保安处逮捕、关押,最终被“抢救”成特务,在监狱里度过了两年又十个月蒙冤含垢的生活,迄今也不能忘怀。事情已经过去整整60年了,我已是...
曾经在中共历史上叱咤风云的王明(原名陈绍禹)与张国焘有不少共同点。
首先,他俩都出身于富户。张国焘189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上栗,父亲是一个乡绅;王明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父亲是一个商贩。
其次,他...
1946年苏联士兵正在东北拆运机器回苏联 到抗战末期,经过日军多年的苦心经营,东北工业生产总量已经超出日本本土,东北真正成了日本侵略全中国和东南亚的基地。日本投降后,其在东北的工业,自然成为同盟国注意的目标。...
1993年9月,邓小平与其弟邓垦的谈话,是一篇研究邓小平晚年关于中国发展思路问题的重要文献。尽管从公开发表的文字来看,这篇谈话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反映了邓小平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新理解、新认识。谈话...
日本间谍自述中国生涯
6月初,一本印着“世纪大独家”、“国家持续隐蔽的战后最大禁忌”字样的书摆上了日本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架。这本名为《自卫队秘密谍报机关——被称为青桐战士》的书,披露了日本自卫队向中国...
二战期间,盟军向苏联提供了许多武器装备。二战结束后,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沃兹涅夫斯基曾表示,盟军援助的武器装备只占苏联生产总量的4%。然而,俄罗斯媒体不久前披露的资料表明,美英两国战时援助苏联的武器装备远远不止...
周总理突然聚集起更多的力量, 嘴里又多迸出了几个字:“钓鱼台的wu。”
1976年是不幸和灾难的一年,也是转变着中国历史的一年。这一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事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
1月8日早晨,我和中央办公厅警...
【人物档案】 姓名:张国成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时间:1908年9月25日出生(光绪三十四年) 生肖:羊 生育:生育10个孩子,现存1儿4女,膝下晚辈四世同堂40人。 健康状况:身体比较健康,视力和听力较好,说话口...
太行山区的两位老八路,84岁的段水旺和87岁的武留元,在武乡红星宾馆的一间普通客房里,相互交流着当年的杀敌经历。他们俩胸前同样挂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徽章。68年前,他们参加八路军,分别在不同的部...
“我死后……所有存款和收藏书籍全部捐给下丁家镇,作为教育基金。——王佐群”这是生前曾任黄县县长的王佐群老人的遗嘱。16日,老人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老人的亲属将老人的抚恤金和存款共计20万元以及他生平收藏的20...
1975年,我在徐州三中读书。三中以藏书颇丰著名。那时我们的图书馆有近两千册书。但“文革”一来,这些图书都被当成“毒草”锁在图书馆,锁进好几个三层的柜子里,不见天日。
柜子是木制的,天长日久,书都受潮了。班主...
6岁的时候,正是1951年抗美援朝。我们里弄动员募捐,募捐对象是里弄里的锡器店老板、酱园老板。那时普通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政府体恤我们,并不向我们募钱物。但大家的热情很高涨,虽然穷,却都想为抗美援朝出点力。于是,我们...
1962年,我曾为妻子办过一场特别的宴席——土豆宴。那时,妻子是小学教师,工资32元;我是个普通工人,工资39.95元,总共70多元,又在外边租房住,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
没有多余肉票,如何庆生
她的第一个婚后生日,我绞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