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一次我所在的单位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要批判刘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一定找出“私心”的根源。
会上绝大多数同志都发了言,说“私心”来自刘少奇。但我琢磨着有点不大对劲,便一直没有做声。会...
1969年我们的婚礼很简单,他用自行车驮回我这个新娘。丈夫的四弟去买的菜,6块多钱,就在家摆出了一桌婚宴。
夫妻档
陈梓良 湖南长沙
熊晓红 湖南长沙
拍摄时间:1969年
拍摄地点:长沙凯旋门
结...
蒸馏水
本名:陈柳瑞
绰号:蒸馏水
赠与人:众知青
来历:上世纪70年代,我们湖南吉首来群知青,其中有个叫陈柳瑞。有天晚饭后,她与几个女知青到溪边洗脚。在田坎上,她觉得脚踝上一阵刺痛,便“哎哟”了一声。低...
这一年,周总理、朱德元帅、毛主席相继逝世,唐山地震,社会混乱与自然灾难交杂。谁也没料到,10月,中央能一举粉碎“四人帮”,扭转乾坤。
这一年就用这样的突变给中国人的记忆烙上重重的一笔。上海读者王国杰一听到1...
“我希望帮我的妻子完成一个心愿,就是找到她在青岛的亲生母亲。”16日上午,本报接到来自潍坊高密徐怀德的电话,对方说,妻子在父母去世后得知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她不是两位老人的亲生女儿,她的亲生父母在青岛,现在妻子经常...
“谁能有这么一张老照片,那真不简单!”59岁的宫学大所说的照片是“朝阳专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第四次会议北票代表团”的合影。
1968年10月,他从大连24中学初中(66届)毕业后,来到朝阳地区北票县桃花公社下洼...
我的祖父经商,生意做得不小,在长沙有家经济福批发店,在常德澧县有个富湘大商场,解放前在长沙有18处房产。
公子配佳人
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父亲谭仲良,应祖父母的强烈要求,返回长沙。那时的他当真是个风度...
1967年2月开始,湘乡县城内各造反派组织逐渐分裂成“革联”“工联”两大派。9月15日,1700多名“工联”武装人员占了湘乡县城,与涟水对岸的“革联”开火。我所在的学校位于涟水河畔,流弹从头顶划过,我和同事老丁东躲西藏...
每当听到最近中央台热播的《江姐》主题曲《红梅赞》,我就想到“文革”时的一件往事。
那是1966年春,我们学校的墙壁上到处贴着学校领导及家庭成分比较高的老师的大字报。高中部的学生开始外出串联,学生中成立了...
1979年,我驻湘西凤凰龙潭公社龙潭大队第六生产队龙老岩家。
农历四月初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吃晚饭。仇欢夫妇来找我,他和爱人吴喜珍闹得要翻天了:“人命关天呀。”听此一说,我吓了一大跳,立即吩咐书记、治安主任、妇...
上世纪60、70年代,从台湾飘来的传单中,岛上的家庭就用上了冰箱,这种富裕与当时大陆的相对落后做比较,是台湾“心战”很重要的一种策略。
两岸对峙,除了52年前8月23日炮轰金门那样的“武斗”外,还有攻心战。
我...
1941年,我加入了飞虎队。88次战斗中,我的战机总共被日军击落过三次。飞行员一旦出过事,很少有人再敢上天。但我胆子大,不怕。胜利前夕,我最后一次被击中,迫降在湖南辰溪。村民们救了我,他们把藏了好久的腊肉给我吃,说吃了...
上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后,日本对中国提供经济援助。援助的物资中就包括大批被称为“尿素”的东西。我第一次见这个玩意,也是在70年代。
那是雨后的一个夏日,我们正推着装满农家肥的小车去给玉米追肥。生产队长从...
“文革”期间,每天起床“早请示”后,就是“天天读”。我校几个老师集体坐在会议室,像学生上语文课一样,读毛主席著作。
一天,学校党支部书记下达指示:每个老师必须在3天内背完“老三篇”。我背了一早晨,一篇《为人民...
1969年,我们3个毛头小子刚分配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三团十一连,十多天竟顿顿是酸豆角,不见半点油腥,别说猪肉,连菜叶子都不见。直把我们吃得酸水直吐,握锄头的手也软下来了。
饿极打起苗人木薯的主意
鬼...
抗美援朝时何其忱捐了飞机给志愿军,除了重庆的一个负责人在大会上说了一句“何其忱捐飞机值得表扬啊!”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很多街坊邻居背地里说他是“衰公”。
天津和平区睦南道34号,一个华北平原夏季里惬意静...
巴金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颗文坛巨星,他曾说过,长寿是一种惩罚。也许死对于这位饱经病痛折磨的老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却深深地撕裂着挚爱他的读者的心。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位“人民作家”在青岛的往事。
...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我所在的师奉命进驻北平,当时我在师文工团军乐队打大鼓。记得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上级通知我师军乐队参加开国大典的演奏。全队听到这一喜讯后,个个欢呼雀跃,都为能参加开国大典演奏而欢欣鼓舞...
敖八俚是江西南城县人,生于1928年,现年80岁。他于1946年参加新四军,曾任31军军长周志坚的警卫员。在抗美援朝时,入朝参战的29军代军长王近山向周志坚借用敖八俚做他的警卫员。从此,敖八俚跟随王近山在朝鲜参加了包括上...
改革开放初期,我好不容易搞到几尺时髦的蓝色涤纶布料,做了件4个口袋的中山装上衣。料子挺括,样子时髦,穿起来很洋气。
后来发现涤纶料子不透气,我便穿得少了。只是有时钓鱼的时候穿一穿。有次,我又去钓鱼。一个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