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冬的一天,全大队像过年一样,格外热闹。一大早,社员们以生产队为单位集合,吹着喇叭举着彩旗,来到大队门前的场子上欢迎“红宝书”。   上午10点钟,送“红宝书”的彩车到了。顿时,一片欢腾。我作为社员代表,手捧红...
  历史翻到90年代, 广播里说广东、福建沿海几个省的城市相继都成为经济特区。一石激起千层浪,脱贫致富成为那时很多人的理想。我们单位有人在医院打了生病证明,借生病在家休养,悄悄去了深圳打工;有人除上班外,还在外边租...
  上高中那会,我本来打算读文科,上大学。母亲是燕京大学的学生,父亲解放前是国民党的技术官员。我家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但升学的愿望因为我的出身落空了。   不让我读,我只有回家,一待就是两年。在家里,每天给上班...
  鄂西北宜昌的大深山是我的家乡。1966年冬天,村里的人听说后山公路要通汽车,男女老少都睡不着觉,急着要去看。星期天,母亲专门为一家人准备了干粮,天不亮就由父亲带着我们爬四五里山路,到后山公路上等着。   快过中午...
  1968年,我刚上初中,有天上午,我意外地收到了标有我原来小学地址的一封信。   谁会给我写信?罗平、小满、林群?打开一看,呀!竟然是一个男同学。而且他还用了“亲爱的”这个称谓,让我震惊。13岁的我害怕极了,心里七上八下,...
  1971年,我在农村中学任教。当时正处备战时期,口号是“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学校组织教师在教工宿舍的小山旁挖防空洞。   那时干一切工作都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挖防空洞就是一项政治任务。劳动中...
  那年,造反派狠抓阶级斗争。红卫兵给每家大门上粉刷三块白墙,用来写对联。   贫下中农家的门上用红漆写,横批是“为人民服务”,对联是毛主席诗词,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白白的粉墙,红红的毛主席诗句,...
  我们当教师的年年监考。每堂考试两三个钟头,除了偶尔下位巡视一下之外,就得一直这么端坐着——不能看报,不能答题,不能讲话,不能打盹……不过,考场上偶然发生的点滴趣事,倒也给枯燥的监考生活带来些许乐趣。我从记忆的海...
  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暑假,我去哈尔滨,参加夏令营。到哈尔滨第一顿午饭,主食是“列巴”,菜叫苏泊汤。这“列巴”我第一次见到,外表焦黄,里面的馕却十分松软。这玩意,最大的可以有半个篮球那么大。   后来上了俄语课,我...
  1962年下半年,我在湘潭一个偏远的山区教书。   一天,一个学生来到办公室:“老师,这是什么?”我接过一瞟,那是一张约一本书大小的纸片,上面印着繁体字,写的是“飞向台湾,就有自由”,下方又着重印制了“台湾”二字。   当...
  1969年端午,我们几个少时好友从下放的公社回来,约好在朋友家里的桃园小聚。   我一人先到,便在河边吹笛,突然水面映出一个清丽人影,是小艾。下放前和我一样,也在庐江中学学校宣传队。她身材苗条,面容娇美。她问我:“会...
  我老家在河南豫西,离我们村不远有个许庙,每年的3月15日有古刹庙会。一到日子,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逛庙会,会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1940年春天,许庙的古刹庙会上有两个戏班唱对台戏,一方请的戏班是大凤、二凤的二夹弦...
  1975年,任何食品都要用粮票换取。我家当时十分困难。为了解决穿衣问题,我在河边买了布尾子(边角余料)请了裁缝上门给全家做衣裳。   当时师傅上门是要吃早餐的,我拿着粮票去买。但走到包子店,发现粮票没了。我眼泪不...
  1979年,我出国到罗马尼亚考察。在那呆了好几个月。那儿的风土人情让我印象深刻。   罗马尼亚人口少,除了政治中心及作为交通枢纽的城市外,其余的城市人口在2万到5万之间。那时罗马尼亚人就不愿意住在城市了,他们宁...
  顶针,是做针线活时用的小物件,但能从1931年一直用到现在,您听说过吗?今日,在小店区中辐院社区,92岁的杜亚兰老人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枚老顶针。   记者一进门,老人就从针线盒中小心翼翼地取出宝贝。顶针是红铜制作的,很...
  1956年8月的一天,母亲怀抱七弦琴,带我乘着黄包车直奔省博物馆,找到老朋友——博物馆老馆长。要求将该琴寄存在馆内。老馆长一看忙说:“名人之物,珍贵极了。”母亲说:“这个是早年一次雷雨击中了庭院中心的大梧桐树,正值...
  1959年国庆大典,我在湘潭市东风中学读初三,学校要求我们穿白衬衣参加庆典活动。我马上告诉了父亲,但家里实在太困难,父亲为难很久,还是满足不了我的要求。那天,我反着穿了件白色汗衫代替衬衣。   这个事情过去了半个...
  我的农村老家一个院子三个姓。一户姓孙,一户姓赵,我们姓田。   大家取奶名时,都喜欢取个“贵重”的名字。我的叔父家有一男一女,女儿就叫金妹,儿子叫银保。这时赵家生了孩子,就起名叫铜保、铁保。紧接着,叔父家又添两...
  1968年,我正在上中学,也是生产队里唯一的秀才。那时,节假日一到家,便有些不识字的人拿信让我代读或者代回。   一次,堂弟找我给三叔回信,信封上我写道:“某某同志收。谁料三叔收到信后,专程写信批评我,说我没规矩,连叔叔...
  1972年春季,中央号召备战备荒。各工矿企业的民兵要分期分批到野外搞拉练。每人背上背包、带上锅灶到野外进行为期十天的长途行军。一到天黑,就地宿营。春天正是乍暖还寒时候,条件简陋,只给女同志供应热水。黄昏时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