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成药 ①荷叶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②四红丸,每服1~2丸,日服3次。 ③石灰散,每服9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血热妄行者)。 ④百合固金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
经行鼻衄是指妇女每遇经前,经后,或月经来潮期间,出现有规律的鼻腔出血。本病又称“ 逆经”、“倒经”等。 本病多由血热与气逆所致。血热则迫血妄行;气逆则挟血自鼻而出。但也有少数病人系因气滞血瘀,或...
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净后视力逐渐恢复者,称为“经行视弱 ”。其形成原因多为肝肾阴虚或肝火上炎。以下处方可供选择。 (1)中成药 ①明目地黄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肾...
(1)中成药 ①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 ②泻青丸,每服9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肝火上炎者)。 ③知柏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④明目上清丸,每服9克,日服2次(...
妇女每遇月经来潮,白睛溢血,呈点片状,边界清楚,颜色鲜红,状似胭脂涂抹,经净后逐渐消失,称为“经行目衄”,又称“白睛溢血”。本病的形成与火热之邪有关。 (1)肝火上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或素常肝火偏旺...
(1)中成药 ①杞菊地黄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②明目地黄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热受风者)。 ③补肝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血虚受风者)。 ④明目蒺藜丸,...
(1)中成药 ①大补阴丸,每服9克,日服2次。 ②杞菊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③左归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肾精不足者)。 ④健脑补肾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
(1)中成药 ①补中益气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以气虚为主者)。 ②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火上扰者)。 ③杞菊地黄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肾虚而肝阳上亢者)。 ...
经行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者,称为“经行眩晕”。本病多因风、火、痰、虚所致,其病变多在肝(胆)、脾、肾等脏。 (1)气血亏虚:素禀气血不足,或饮食失节与忧思劳倦,损伤脾胃;或久病不愈,损伤气血;或...
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周期性头痛者,称为“经行头痛”。经期因感受外邪引起的头痛,则不属经行头痛范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若经行前后或经期因气血虚弱、肝阳上亢、气血瘀阻...
(1)中成药 ①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经湿热者)。 ②胃苓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脾虚湿滞者)。 ③血府逐瘀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④归脾丸,每服6...
经行黄疸主要是由肝郁气滞,血瘀内阻,湿热滞留,蕴蒸肌肤而引起。但亦有因脾虚血亏而引起者。 (1)气滞血瘀:素常性情抑郁,或恼怒伤肝,肝气郁滞不畅,以致影响经血运行而致血瘀内阻。经行之时瘀血不能顺利排出,郁...
经行黄疸是指妇女经行前后出现面目肌肤色黄,经后逐渐消失,伴随月经而呈周期性发作的一种病症。本症当与内科病引起的黄疸相区别。
(1)中成药 ①小活络丹,每服6克,日服3次。 ②消络痛,每阴3片,日服3次。 ③鸡血藤片,每服5片,日服3次(适用于血瘀者,或血虚者)。 ④舒筋活血片,每服4片,日服3次(适用于血瘀阻络者)。 ...
(1)中成药 ①知柏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②苁蓉补肾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③益母膏,每服15克,日服3次。 ④震灵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
⑴肝肾不足:素体肝肾不足,或早婚早育、房劳伤精,过多流产等,致使精血亏虚,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灼冲任,迫血妄行而致功能性子宫出血。 ⑵脾肾阳虚:素体脾肾阳虚,或房劳多产,久病损伤,饮食劳倦等脾肾受损。脾...
阴道出血是妇产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可有许多疾病引起,本病除正常的月经出血外,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过长,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等,出血多时可出现贫血,严重时并发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但出血量少者可能为生殖道癌肿...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本病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两种,前者是排卵功能发生障碍,好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系黄体功能失调,多见于育龄期...
(1)中成药 ①知柏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2次。 ②二至丸,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肾阴不足者)。 ③荷叶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④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 ...
妇女行经,忽断忽行,迁延数日可自尽者,称为“月经忽断忽行”。本病当与“漏下”相区别,后者为持续出血,量少不断,迤逦不能自止。 经来忽断忽行,时有时无,既不同于月经骤止,又有异于崩中漏下,究其病因,多以气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