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我国经过三百多年的流传衍变,发展成许多流派,杨氏太极拳就是其中一支流派。杨氏太极拳按传承关系大致分为:杨露禅拳架、杨班侯拳架、杨健侯拳架、杨少侯拳架、杨澄甫拳架、府内派拳架;拳架又分老架太极拳、传统架...
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练拳?是一丝不苟的对待拳架子还是以体会内在的东西为主,不拘泥于架子呢?有人说:还没学会拳架呢就会松了,了不得。有人强调以外治内,没有外形的正确怎能取得内在的真谛?毕竟,交手临敌不是一般的事,事关生死,不...
杨式85式太极拳谱(易记) 大家可以适当加减一些文字,以易记为则。 第一段: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如:预备起势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如:单鞭提手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
    杨氏太极拳习练的人不少,知晓其深入系统习练方法的人恐怕不多。郑曼青(1901—1975)先生是幸运的。郑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亦以中医为业。他因治好了杨澄甫(1883—1936)夫人的疾病,而得杨先生的杨氏太极拳真传。郑先生...
 太极拳属武当嫡派之内家范畴。现代杨氏太极拳一代宗师林公炳尧先师乃陈公微明老先生之入室关门弟子。林师传杨氏太极拳、复传杨氏太极长拳、更传杨氏小架太极拳。杨氏太极长拳及杨氏小架太极拳乃杨氏太极拳术中秘不...
  为使孙式太极拳更有效地服务于世界人民,现将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和练习方法简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孙式太极拳与其它流派的主要区别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左右转身则...
  练拳的目的,主要为了健康,要维护健康,就必须使人体内的精气神经常旺盛充沛,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人体内极重要的气血,运用周转,畅达百骸,充分发挥了营养作用和保卫功能。古人认为人们吃了食物以后,经过气化作用,提取了其中精华...
  祖国的武术技击是丰富多彩的,有许许多多武术技击项目。每个武术技击项目又分出许许多多派别。究竟创始于何代、何年、何人,传说不一。最早见之于书的,如荀子议兵篇中“齐人隆技击”及汉书刑法志中“齐民以技击强”。...
第一动   1.两脚站立,两臂手心向下向两侧平举,尽量伸展。特别是用肩部向两侧缓缓伸展,一边深呼吸,一边伸,尽可能伸去。到受不了时再松下来。两臂仍平举。两脚用脚尖脚跟转动向两侧同时开步,直到比肩宽一些停住。两脚尖外展...
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北定县人孙禄堂(1862— 1932)所创。是在武式太极拳基础上,吸收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和两门拳术手法,创编成的。此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
  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以自己数十年的化境武功为基础,参考了武式太极拳的理法,融会形意拳、八卦拳之精义,而创立的一门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太极拳学术体系。   1、拳理特征:以儒(以《易经》为主)、道(以《...
  动与静是运动的两个方面,而且又是高度的统一体,太极图完全展现了这一变化规律,动为阳,静为阴,太极图两个阴阳鱼统一于一圆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融于一中。   佛家、道家之静坐练功(气功)是静中求动,用静坐之躯...
  动与静是运动的两个方面,而且又是高度的统一体,太极图完全展现了这一变化规律,动为阳,静为阴,太极图两个阴阳鱼统一于一圆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融于一中。   佛家、道家之静坐练功(气功)是静中求动,用静坐之躯...
  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武术项目之一,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内主静心养性,外主锻炼体魄);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非柔曲不能化,非刚直不能用。体用则为以柔克刚,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方法。练此拳时应气沉丹田,不偏不...
孙式太极拳又被称为“开合活步太极拳”,在整个套路中每逢动作转换之时多以“开手”和“合手”作为联结的关键,全套97式(包括起式和收式),开合的动作有13处之多,计26式。比例之大居所有动作之冠,约占27%。为什么孙禄堂祖师在...
   太极拳相传为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据明史《方伎传》记载:“洪武(1368-1398)十七年太祖诏三丰不赴。二十五年乃隐人云南。建文元年完璞子访三丰于武当,适从平越归来,相得甚欢。永乐四年侍读书士胡广奏曰:“三丰深通...
    吴式太极拳系满族人全佑先生(1 834-1 902)创始。全佑先从杨露禅(1 799-1 872)学太极拳,后与万春、凌山同拜于露禅先生之次子杨班侯门下。经数年勤学苦练,三人各有所得一一一万春得刚劲,凌山善发人,全佑则长于柔化...
祖师:张三丰  →    王宗岳   →    蒋发   →     陈长兴 →  杨露禅  →      杨班侯   →     全佑  全佑(吴式太极拳始祖):  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等。 王茂斋:  彭仁轩、赵铁...
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要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必散乱,其病必由腰腿求之。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意欲向上,即寓下意,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此太极拳通论,人所共知也。...
观赏视频,三点感悟,感谢李老师!本人喜好武术,曾专业训练多年,自忖有较深的桩功及较好的爆发力。途径上海,有幸在川北绿地见李老师传授太极推手之艺。便想请教一下太极的拳理,承蒙李老师青睐予以试手。谁知一搭手,我的劲“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