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的某些人喜欢晨练。而另一些人觉得工作后才适合锻炼身体。很明显,你对锻炼时间的选择更多是出于个人的偏爱。例如无论你是习惯早晨活动的人(象百灵鸟)还是习惯夜晚活动的人(象猫头鹰)以及每天时间表的制...
活泼可爱的孩童,青春焕发的少年,踌躇满志的壮年,童心未眠的老年都有的体育爱好和运动方式。热气腾腾的全民健身热潮,正推波逐澜,扩展延伸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体育运动对振奋民族精神,强体人健魄的作用已被社会所公...
在各种健身方法中,有一种简单、不花费用的方法——沉思冥想。 一位神经衰弱者,整天全身疼痛,多种检查无阳性体征,服用中西药均无效果。后来医生每天给病人出几道数学题或指定一篇作文,10天以后,病人睡眠安...
早晨常到北京陶然亭公园遛弯儿的人,都知道在湖边有个健身漫画角,著名漫画家张汉忠先生每天早晨7点半要在这里免费给人画3张画,画中的主角都是来此晨练的人。由于供不应求,许多晨练者甚至在清晨5点多钟就来这里排队...
北京市宣武区万明路18号院的魏子顺已年过7旬,他对健康的理解是:让生命永不停歇。 魏大爷每天的运动量是很大的,清晨4点起床,这是他自1987年退休后一直遵循的生活习惯,不需要看表,到点就醒。起床后喝1斤半凉...
大吼大叫可以吸入大量氧气,增加肺活量,提高胸廓的舒张幅度,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大吼大叫同时还可以加强血流速度,增强心窦传导和心脏收缩的能力,利肾助阳、促进雄激素分泌,对心动过缓者...
疲劳,现在成了世界上的一个顽症。许多脑力劳动者一天上班下来,深感疲劳乏力,求问医生,也无良策。有段时间,我每遇这种情况就去浴室或理发店请人敲背,肩上几把一捏,背上捶打了几下,顿觉头脑清醒。但总不能每天叫人敲打...
赤脚行走,我们这一辈人大都有此经历。上学路上赤脚,上山打柴割草不穿鞋,伙伴们游玩更是个个赤脚大仙,这倒踩出一双铁脚板,走来一副壮实身。后来融入都市生活,鞋袜将脚包裹得严不透气,才蓦然悟道,赤脚,对渴望健康的人原来也...
和以养身,怒可伤肝。故古人养生特别注意制怒。 佩物 《韩非子》载,春秋时,魏国邺令西门豹为了克服性情急躁的毛病,便“佩韦以缓气”,“韦”是熟牛皮,取其质地柔软的特性以自戒。 写字 有了怨气就...
提起0.618,许多人都知道,它是黄金分割率。有人曾断言:“宇宙万物,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事实证明,0.618在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充分体现。而医学与0.618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解释人为...
我今年53岁,1985年发现肝病,几经治疗服药终不见效。1988年出现肝硬化。为了恢复身体健康,除了服药我选择了太极拳锻炼。先自学太极气功十八式,半年后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经过多年锻炼精神虽好,但肝病没有得到控...
每天中午,我在单位的食堂里吃饭,只要我端着盘子在餐桌旁边走一圈,坐下来的时候,盘子里的肥肉就堆得像个小山,同事们把他们不爱吃的肥肉都给了我。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花钱就能吃到自己最爱吃的东西,还是挺节约...
这些动作坐在办公椅上就能做,也就是十分钟的功夫,怎么样,试试吧! 1、坐在椅上,挺胸抬头,目光直视,双手抱起小腿,抬起放下(左右腿交替进行)。 2、坐在椅上,挺胸,目视前方,双手扶住扶手,双腿并拢同时抬起,保持...
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每日能步行2公里的老年男性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性是每日步行250米男性的一半。 美国维吉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年龄在71~93岁之间的2678名男性进行了为期2~4年的研究。将受试...
上海市浦东沈杜路召楼518号 文哲 我是上海人,近一段时间,我逐渐喜欢上了上海一些刚出现的“主题休闲屋”。 所谓“主题休闲屋”,就是经营者根据自己开设的娱乐场所所处地段、人群及文化层次...
惠椒 苏祖斐在“文革”浩劫中,曾一度被罚以扫地、拖地板的“劳动改造”,她不仅泰然处之,还利用劳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形体。 苏祖斐(1898~1998)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7年至1948...
保龄球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体育运动,距今已有7200多年的历史。 据传,早在距今约7200年前的古埃及就已经出现类似保龄球的玩意儿,考古学家在一个埃及古墓里,发现9个石瓶及1个石球。因此,保龄球被誉为...
最好的抗衰老运动:跑步。抗衰老的健身方法首推跑步,试验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健身跑,就可以调动体内抗氧化酶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抗衰老的作用。 最好的减肥运动:滑雪、游泳。以手脚并用的效果最好,如滑雪、...
编者按:面对非典,老百姓有的谈“典”色变,有的不敢外出,有的因过度担忧、恐慌而寝食不安。那么,本版的运动“明星”们对此怎么看呢?是否改变了以往的生活规律呢?日前,记者对他们进行了回访。 运动能手杨泽堂:见3月...
对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褒贬不一。我认为,见仁见智,不过对老人而言,糊涂一些还是有利于延年益寿的。 江泽民同志过去访美,曾专程去拜谒他的老师。这位鹤发老人一时成了新闻人物,有媒体报道,这位95岁的老人说...